浅予 (马边彝族自治县委宣传部供图)



波澜壮阔四十年,披荆斩棘新马边。


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马边彝族自治县正式成立。这是马边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转折点,开启马边走向繁荣进步的崭新一页。

40年来,沐浴着党的民族政策光辉和改革开放春风,马边23万各族人民更加坚定跟党走,坚持用汗水浇灌梦想、以实干砥砺奋进,实现了一跃千年的历史巨变,一个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生态宜居、人民富裕、社会和谐的美丽幸福新马边在小凉山地区卓然而立。


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马边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大力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开启全县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新篇章。


巍峨的大风顶,见证了山水彝乡的沧桑巨变;奔腾的马边河,奏响秀美马边振兴发展的恢弘乐章。2023年,马边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4.7亿元,是1984年的122倍;县级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91亿元,是1984年的356倍,获评全省2023年欠发达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考核评价第1名。马边用高质量发展实效,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时代答卷”。


马边县城风貌。

团结奋斗 索玛花盛开山水彝乡


今年以来,以马边教育扶贫为题材的电影《阿莫阿依》在364个城市播放了5400场。彝族少女阿莫阿依走进“桐华班”,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故事,让无数人动容。

桐华,得名于珙桐花,高山珙桐花期虽晚,却终将绽放,带给人希望和美好。

为了浇灌这朵希望之花,4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关怀下,定点帮扶、东西部协作、对口帮扶、托底性帮扶等力量汇聚马边,促成系列政策叠加落地,马边顺势而进、创新而为,全县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今日马边,迎来最好的发展时期。

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马边彝族自治县40年发展历程,也是一部民族团结奋斗史。

这部团结奋斗史,饱含马边人走出群山、连通四方的渴望。2021年元旦,仁沐新高速公路马边支线正式通车,小凉山地区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由此终结。在通车仪式上,70多岁的曲别格初抹了好几次眼泪,他在马边工作47年,从马边坐车到成都从最初的30多个小时,到六七个小时,再到如今两个半小时,“马边离世界越来越近了”。用路来丈量开放速度,马边有迹可循:乐西高速公路建设加速推进,村村通公路跑公交,交通线变旅游线。今日马边,天堑变通途,乡村变景区,群众致富路在拓展,开放之路越走越宽。

这部团结奋斗史,脱贫奔康是值得浓墨重彩的一笔。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马边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92万人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告别“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贫瘠之地,“桐华班”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2万元、1.8万元。“共产党,瓦吉瓦(彝语:好得很)!”这句话表达了彝族群众对党的感恩之情。今日马边,现代文明蔚然成风,各族人民正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阔步前行。

这部团结奋斗史,唱响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华彩乐章。40年来,党的民族政策在马边全面落实,彝、汉、苗等各民族亲如一家、情同手足,彝族语言文字得到传承发扬,“学前学普”写入《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铸牢。今日马边,各族人民在这片土地上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民族团结进步的“索玛花”盛开彝乡。

高山茶园。

这些辉煌成就的取得,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充分体现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旺盛生命力。

三产融合 助力城市聚优培强


“国庆假期,我们公司的生产线24小时不停机,满负荷运行,200名员工值守生产一线。”四川蜀能矿产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蜀能矿产”)副总经理杨安臣介绍,蜀能矿产磷酸铁锂厂与新能源行业头部企业达成合作,实行订单式生产,今年7月就开始满负荷生产,年内订单已饱和。

这是一场合作共赢的双向奔赴。

马边是国家重要的磷矿战略资源富集地,拥有丰富的玄武岩矿产资源和水电资源。自治县成立以来,马边工业由“零”起步,到“矿电磷”主导,再到如今转型发展,正积极由资源富县向产业强县转变。

蜀能矿产项目的落地实施,对推进马边绿色磷化工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抢占电池正负极材料市场、延伸发展锂电新材料产业具有重要意义,助力马边磷化工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蜀能矿产是蜀道新材料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子公司,企业希望深耕马边,在新能源电池上游材料产业链上有所建树,从而推动转型发展。

蜀能矿产磷酸铁锂厂开足马力赶订单。

这场奔赴,更是为了赢得未来。近年来,马边坚持“三产并举、三产共兴、三产融合”,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引擎,加快构建具有马边县域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其中,“一产”突出农产品精深加工,“二产”突出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艺,“三产”突出展示“山水彝乡、秀美马边”的风貌、风景、风物、风情、风味、风俗,促进绿色磷化工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推动食品饮料产业链向高端延伸,做大做强现代文旅产业,加快布局抽水蓄能、新型储能等新赛道产业。

当下,马边正主动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各项谋划部署正渐次落地——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马边将原工业园区转型升级为新型材料特色工业集中区,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大力发展锂电池、光伏硅基、非金属矿物、高性能纤维等先进材料产业;

绿色化工飞地涅槃。依托犍为-马边飞地化工园区,加速推动高纯黄磷、电子级磷酸、磷系阻燃剂、黑磷等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应用,积极引进磷化工下游产业项目,推动产业集约集聚发展,打造绿色化工产业集群,将磷矿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胜势。

新质布局“蝶变焕新”。着力探索发展抽水蓄能、新型储能、氢能等新赛道产业,新型油、电、氢综合服务项目正加快布局,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实现多元化、高端化。成功引进西南区域“医药健康产业研发中心基地”项目,向医疗卫生健康领域“开疆扩土”。

凤凰粮油现代农业园区稻谷飘香。

40年来,马边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持续做大经济总量、提高发展质量、提升全局分量。2023年,马边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55亿元,连续两年增速排乐山市前列。

与此同时,马边全县建成38个县级及以上现代农业园区,“青梅竹马·边城茶香”品牌,延链补链出新“绿”:一片茶,从卖鲜叶到卖品牌,效益不断做大;一根笋,从国内卖向全球,市场不断拓展;一颗青梅,从果酒到果干果汁,门类不断“扩员”……

擦亮底色 不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


9月10日,马边彝族自治县中学校新校区正式投用。“新学校硬件设施齐全先进,环境舒适,大大提升了师生的幸福感。”马边中学教师曲别怡嬉说。

幸福感,更来自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2004年起,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帮扶马边;2016年起,东西部协作、峨眉山市对口援彝。在帮扶力量推动下,马边教育事业发生可喜的变化。

从“一村一幼”到“学前学普”,从创新“桐华培优”到实施“青少年教育促进计划”,从实施15年免费教育到“9+3”免费职业教育,马边学子圆了求学梦。

近年来,马边持续推进教育改革,建成县级名师工作室11个,创新开办“马边·嘉祥—乌蒙强基班”2个,组建幼教集团5个,2024年高考本科上线441人,重本上线36人,重本上线率同比提升50%。

雪口山漂流。

变化远不止于此。马边彝族自治县委、县政府全力以赴、全情投入,坚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40年来,马边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构建,教育医疗实现质效“双提升”,全县中小学和“一村一幼”规范化建设100%达标,“一村一卫”“一村一医”全覆盖,县域内就诊率稳定在90%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984年的100倍,群众的“心事账单”转变为“幸福清单”。

大风顶下山水盛景,人文荟萃;马边河上流水奔腾,历史悠久。

马边自古以来就是各民族文化交流交融交汇区,民族文化绚丽多彩。一直以来,马边充分挖掘利用文化遗产和地方特色,建成卡莎莎乡村旅游度假区、谷溪美村、雪口山农文旅融合等重点乡村旅游品牌项目,并突出传承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此外,马边还将民族文化充分融入城市发展建设中,聚力打造“月月有活动、季季有特色”的民族风情特色旅游城市,形成了“春有采茶节、夏有火把节、秋有彝历年、冬有妞妞吙(赛歌比赛)”四季节庆活动齐全的格局。2023年全年接待游客33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亿元。

小凉山火把节成为马边文旅名片。

乘关怀而奋起,知感恩而自强。四十风华正茂,奋进新时代,策“马”扬“边”再创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