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元鲁
西南财经大学的货币研究与金融研究,在全国久负盛名,尤其是拥有独特的货币证券博物馆,更是以丰富的文物和文献实物的馆藏,与上述研究互相印证,使货币证券及金融的研究,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交子作为世界上最早产生的纸币,出现在北宋时代的四川成都,这就使对交子的研究,成为西南财经大学与四川钱币金融学界历来的研究重点。《千年交子与中国货币金融》的出版,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
本书内容十分丰富,为百年以来对交子研究的集大成者。对宋代私交子和官交子产生的背景、产生始末、相关人物、现存文化遗址及相关问题,博览历史文献,广采学者研究,对交子的产生与变迁作系统的论述,描画出世界第一种纸币产生的历史图景。
同时,本书亦提出若干对交子研究的新见解。如宋仁宗祖母皇太后刘娥在交子改由官府发行,成为法定货币中的作用;对益州交子务地址设立在益州衙署的考证;对交子释名的新解读等。
本书还对中国古代以借贷为中心的金融活动情况,近现代时期外国金融势力的入侵及对中国财政与社会的影响,中国传统金融机构的兴衰,新式金融机构的兴起及国家金融资本的建立等,都有超越时代,宏观着眼,微观分析的精彩论述。
以交子发行为开端,中国的货币形态从单一的金属货币发行与流通时期,进入纸币与金属货币混合流通时期。对这一时期的货币,尤其是纸币的发行情况,成为本书叙述分析的重点。
从宋代开始,历代王朝虽然都发行过纸币,各个时代的思想家也对货币提出过一些理论,尤其在纸币产生后,对如何维持纸币的稳定进行过若干探讨。但直到清代,政府和学界仍然没有完全了解和掌握纸币发行的规律,也难以控制纸币的发行与流通,因此主导货币仍然是白银和铜钱为主的金属货币。
宋代到清代的货币以金属货币为主,显示社会经济以自然经济为主,并不需要大量货币作为支撑。但由于作为金属币材来源的有限性,从唐代到明代前期,仍然不时出现钱荒的现象。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商品经济进一步活跃。
从明代后期开始,美洲白银的流入导致贵金属作为货币的使用,加上传统的铜币铸造体系,金属货币已基本可以满足社会商品流通的需求。因而,纸币在国家金融体系中长期处于边缘地位,纸币发行理论与纸币发行制度历经千年,仍然没有出现重大的突破。本书对这一现象有翔实的分析。
国家信用是纸币发行流通的前提和基本条件。从宋到清屡次发行纸币,宋代的会子、关子,元代的中统宝钞、至元宝钞,明代的大明宝钞,清代的大清宝钞,最后无不因滥印纸币而失败,甚至“民国”时期法币的发行,同样因为严重的通货膨胀而使国家信用崩溃。显示国家信用历经千年,仍未在纸币发行领域真正建立和巩固起来。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币的发行完全建立在国家信用的基础上,稳定的纸币成为完全的虚拟财富符号,才基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尽管计划经济时期,票证制度一度实际上成为纸币的补充,但仍未影响人民币的稳定。本书对国家信用与纸币发行的关系和历史发展,有着丰富精彩的论述。
中国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各种资源资本化的进程,中国经济的全球化,使社会对货币的需求不断增加,纸币的相应增发成为中央银行最佳的应对方式。同时,电子货币的出现也开辟了信用货币的另一方向。
对纸币在增发的条件下如何保持稳定性,对货币形态的不断变迁作出符合实际情况的理论解释与制度分析,对金融体制、金融市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研究,成为当代货币与金融学者面临的重大责任。本书对这一新时代的历史变化作出大量论述,解读、分析和评论了当代货币与金融史的变迁,已经触及到这一重大历史课题。
如何使纸币不再依赖金属货币的兑换保持稳定,完全依赖国家信用的支撑而流通,成为虚拟的财富符号,也是交子产生千年以来,货币思想与金融政策逐步发展、完善而指导纸币发行的历史过程。
随着西方货币理论的引入,当代新货币经济学的产生,对以纸币发行与流通为基础的金融现象作出新的解释,成为纸币理论的重大发展,指导了人民币的发行。本书在这方面作了大量叙述与分析,从而使中国近现代货币思想史的变迁更为明晰和完善。
本书以纵贯古今的视角,以交子的产生为开端,以纸币的发行为线索,论述了千年以来的中国货币史与金融变迁史。同时以货币理论、金融理论为全书论述的基调,从而不同于一般的货币史或金融史研究,成为建立在丰富史料之上,兼有综合性、理论性、学术性的著作。
本书的可读性很强,实为一本从古代的交子出发,普及货币学和金融学知识的学术通俗性优秀读物。
(《千年交子与中国货币金融》,刘方健、罗天云著,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24年6月)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