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德阳观察 周玉琴

对于德阳市旌阳区孝感街道淮河街社区的教师新村小区81岁的李进民来说,如今出门再也不是件难事,“住了十多年的老楼装上了新电梯,现在上下楼只需10多秒。”

近日,川观新闻来到教师新村小区采访。谈起这部电梯的安装,李进民直言不容易,“差点打起官司!”原来,此前因电梯安装挡住了一楼住户的车库出入口,双方各持己见互不相让,一度闹到了法院。旌阳区社会治理中心监测到案情后,迅速启动多元调解机制,联动社区、司法、法院、住建等多部门力量,只用了15天时间,就化解了双方僵持长达半年的矛盾纠纷。

旌阳区社会治理中心

这是旌阳区社会治理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一年以来,调处的1.2万个矛盾纠纷中的一起。作为旌阳区探索打造的一个“一站式”解纷平台,该中心将解纷资源汇聚一地,有效解决群众诉求“多头跑”问题。中心运行一年来,全区纠纷总量下降24%,民商事案件诉前化解率达25.4%,立案数同比下降5%。

从“多头跑”到“只进一扇门”

走进旌阳区社会治理中心,犹如走进一个“多功能”便民服务站。这里设有市民服务中心、人民来访接待中心、诉讼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等16个中心;设置12345受理、法律援助、立案审查等32个窗口;划分指挥调度、风险研控、心理服务等11个功能区。

旌阳区委政法委副书记林谦介绍说,中心汇聚法院、检察院、司法、纪委监委、信访等社会治理有关资源力量,按照“整体入驻、部门派驻、阶段性入驻、共建力量常驻”等多种方式,配备工作人员107人,吸纳进驻调解组织24个,以“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的模式,实现群众诉求高效解决。

前不久,市民邓女士想为就业困难丈夫找一份工作,于是拨通12345热线。入驻旌阳区治理中心的旌阳区市民服务中心受理后,会同人社部门,通过四川省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管理系统,查询到邓女士的丈夫确属于就业困难人员,随后启动就业援助48小时承诺帮扶机制。人社部门和街道、社区多方联动,迅速匹配了27个岗位供其选择。最终,邓女士丈夫选择在德阳一所学校做食堂工作人员。

“以前,群众遇到困难或矛盾纠纷,不知道找哪些部门解决,即便知道也要在多个部门之间来回跑,耗时又耗力。”林谦说,中心将涉及社会治理的力量汇聚到一个平台,实现“一中心多能,多中心合一”,“群众只进一扇门就能解决诉求,再也不用‘多头跑’。”

方便的不只是群众,还有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以前是各管各,现在大家一起干。”旌阳区信访局局长孙学渊对此感受颇深。他说,信访是群众反映诉求的重要渠道,有些较为复杂的问题,单靠信访的力量无法解决,“一站式”解纷平台的建设,不仅扩大了多元解纷“朋友圈”,也让群众的诉求在法治的轨道上得到解决。

一呼百应,多方合力化纠纷

“教师新村小区电梯安装纠纷的成功化解,离不开多方力量的参与。”淮河街社区党委书记冯长华说,按照当时电梯施工设计,如要确保一楼住户车库出入口通畅,就要拆除电梯旁的电瓶车车库,但小区业委会坚决不同意拆除车库。

“各方情绪激烈,矛盾一触即发。”参与前期调解的社区法律顾问王磊回忆道。

2023年9月,旌阳区人民法院接到该案件的起诉状。立案庭庭长肖鹳霖对案件进行分析研判后认为,该案件如果走诉讼程序并不复杂,但可能会引发信访以及判决结果执行难等问题。“一判了之,只有法律效果,没有好的社会效果。”她建议,在旌阳区社会治理中心的统筹协调下,多部门联动对该案件进行诉前调解。

入驻旌阳区社会治理中心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

“各部门一呼百应。”肖鹳霖说,调解过程中,由旌阳区法院指导委派的调解员和社区法律顾问了解各方诉求,旌阳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通过实地走访调查,提出对部分建筑改造建议。最终,结合老旧小区改造政策,对小区停车布局进行了优化,获得居民认可,打通了矛盾堵点。

“不仅成功化解了矛盾纠纷,法院还少判了一个案子。”旌阳区人民法院诉调对接中心负责人刘军说,这种多元解纷模式既减轻了法院案件审理的压力,也减轻了群众诉讼的负担。根据旌阳区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该中心成建制入驻旌阳区社会治理中心一年来,通过调解方式化解的纠纷共有1500余件。

“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旌阳区委政法委书记、社会工作部部长杨春林表示,“一站式”多元解纷平台的建设,目的在于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从源头上提升维护社会稳定能力和水平。

随着中心功能的不断完善,更多社会治理力量正在向疏导端用力。今年5月,新成立的旌阳区委社会工作部也整体入驻社会治理中心。据了解,社会工作部将更加精准收集群众建议,把群众需求转化为一个个民生服务项目,将矛盾消解于未然,将风险化解于无形。(图由旌阳区委政法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