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有北斗,身边有“北斗”。今天,跟小伙伴们分享一个消息。点击视频↓↓↓

电动自行车“国标”将修订,拟增加北斗定位和动态安全监测功能。这种设计,可增强车辆的主动安全性能,还可防止被盗等。

近期,工信部会同公安部等多部门,对新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进行公开征求意见。意见稿“干货”满满,亮点多多。比如,限制塑料件使用比例,提高防火阻燃性能,这是为了降低火灾风险,防患于未“燃”。再比如,推行“一车一池一充一码”,确保实现充电器、蓄电池、控制器之间的互认协同,不给非法篡改预留空间。此外,针对“十次事故九次快”,还强化技术升级,以保证最高设计车速不得超过25公里/小时。

人们常说,“警之于先,察之于后。”遏制电动自行车事故频发,既要严查、严惩,也要严管、严防,抓源头、治未病,比如在电动自行车出厂前就进行全面“硬控”。纵观这个意见稿,可直观感受到监管部门坚持问题导向,从源头治起、从细处抓起、从短板补起。

我国是全球电动自行车生产、消费大国,截至去年底,我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超3.5亿辆。从根源上解决产品火灾风险突出、违规篡改现象普遍、企业质量保证能力不足等问题,这是大家都迫切希望看到的。正因为电动自行车存量大、分布广、使用频,更需集思广益,共同把修订“国标”这事办好。说到底,制度设计越健全,就越能护航电动自行车行稳致远。

总监制/闫帅南

监制/李浙 主编/王石川‍‍

视频编辑/田思雨 

编辑/战星岑 校对/高少卓

©新闻联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