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必须增强信心和底气。如何认识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

答: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和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提出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强调要增强信心和底气。这一判断的背后,是中国对高质量发展的深刻理解和不懈追求,是基于对长期经济趋势精准把握的战略定力,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努力、共创辉煌的生动实践。

中国经济长期向好来自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主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一轮科技革命,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领域的突破为代表,正在全球范围内引发深刻的经济结构和产业格局变化。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自信与底气,源自对科技创新的深刻洞察和提前布局。2014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把“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和挑战”作为首个必须面对的现实需要,提出必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在此基础上,我国凭借庞大的市场、完整的产业链、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以及新型举国体制的不断完善,追赶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在一系列高科技领域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并且在人工智能、自动化、机器人、量子技术、空间技术等越来越多的领域走到了世界的最前沿,以科技为支撑的综合国力稳步提升。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我国已从2012年的第34位上升到2023年的第12位,成为国际前沿创新的重要参与者和共同解决全球性问题的重要贡献者。未来,随着支持全面创新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科技创新的引擎将愈发强劲,更多科技成果将转化为经济长期发展的推动力量,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也将得到提升。

中国经济长期向好来自“大国经济”的坚实基础。所谓“大国经济”是指那些拥有显著经济规模的经济体,通常具有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资源总量丰富、经济自主性强等特征。我国经济作为典型的“大国经济”,其抗风险性已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三年新冠疫情的严峻考验中得到了充分验证。今天,我国“大国经济”的基本属性没有因为国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根本改变。

我国仍然有庞大的劳动力规模。截至2023年底,我国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数量达8.6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1.3%。特别是随着国民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已达11.05年,人才资源总量、科技人力资源、研发人员总量均居全球首位,适应新旧动能转换、产业结构升级的高素质劳动力资源仍然丰富,人才综合红利逐步显现。

我国有超大的内需市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内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超过4亿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将产生巨大消费需求,由消费结构升级所引致的投资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又会催生新的投资需求。正是依托超大规模内需市场,我们可以从容应对各种外部冲击和不确定性,始终在国际形势的大风大浪中行稳致远。

我国仍然有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当前,我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正是因为有着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我国长期发展有了无比坚实的物质基础,也在应对全球性挑战时具备了快速响应和自我修复能力,确保了国民经济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中国经济长期向好来自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广阔发展空间。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债务风险加大以及地缘政治动荡等多重因素交织影响下,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与不确定性前所未有。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经济依然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稳定性,其背后的驱动力在于坚定不移地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比如,我国通过积极拓展多元化的国际市场,共建“一带一路”、RCEP区域大市场等国际合作机制,减少了对单一市场的过度依赖,从而降低了外部环境波动带来的风险。截至2023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今年初,我国已有230多个经贸伙伴,是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已与29个国家和地区签订22个自贸协定;今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出口同比增长近7%。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世界不仅没有与中国脱钩,反而与中国联系更加紧密。

再比如,我国不断完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相继出台《外商投资法实施条例》《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法规,积极落实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清零”要求,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推动电信、互联网、医疗等领域有序扩大开放,让外资企业安心、放心、有信心。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6870家,同比增长14.2%。这意味着上半年外商来华投资步伐加快,显示出中国市场对外资的强大吸引力。

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归根到底来自我国独有的制度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度优势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我们靠制度优势一路走来,靠制度赋能不断走远。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能够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在短时间内治愈战争创伤、建立起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极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靠的正是我国的制度优势;改革开放后,我们能够赶上时代步伐,创造出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靠的也是我国的制度优势;进入新时代后,我们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成功开启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靠的还是我国的制度优势。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制度优势是应对风险挑战、赢得发展主动的有力保证,制度自信在有效应对重大风险挑战中愈益坚定。

从大国崛起的横向比较来看,决定一个经济体长期发展的因素很多,但制度是决定性的第一因素。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归根到底来源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这一独特的制度优势将为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提供坚实的基础,并在面对各种内外部挑战时能够保持韧性。

今年7月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聚焦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等方面部署了300多项改革举措,彰显了“中国之制”新优势,开辟了“中国之治”新境界,必将对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挥重要推动作用,必将继续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执笔:浙江省委党校浙江省“八八战略”创新发展研究院研究员王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