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明

若干年以后,当我们回望2023年盛夏的时候,除了东安湖上空大运会璀璨的烟花以外,一定还可以看到天府广场成都博物馆《汉字中国——方寸之间的中华文明》文物特展的万千气象。

这是一个需要提前很多天预约,然后现场需要排队很久才能入场的文物特展。开展四个月,共接待海内外观众140万人次,线上观众近亿人次,社会各界予以高度评价,斩获2023年“全国十大陈列展览优胜奖”,入选2023四川省文化发展十件大事,被国家文物局评价为“2023年全国最好的展览之一”。

这是成都博物馆建馆以来规格最高的一个文物特展,两百多件展品来自全国多家文博机构,90%以上都是珍贵文物,光国家一级文物就有70多件。国宝云集,重器林立,而在文物的形制和盛名之外,从表意叙事,到书法审美,再到价值观共识,一枚枚汉字串联起方寸之间的中华文明,构建起三四千年来不中断不漫漶、挺立如松坚贞似铁的中国精神。“一眼数千年,目睹即成长”,文物带给观众的不仅仅是视觉震撼,更是长久的精神濡养。

这是一个盛况空前的文物特展。正值盛夏,来自省内外的观众不惮高温、不惧长队,雀跃地涌进博物馆。毫无疑问,这也是一个让我特别激动的文物特展,我曾经先后四次来到展馆,也聆听了多位导游的讲解,记得在观展现场,我一次一次被文物打动、征服,一次一次命令自己:写下来!写下来!立即!马上!

但我并没有立即动笔。相当长一段时间,我在思考这样两个问题:文物特展缘何火爆全国?古老汉字何以征服观众?

何以中国?何以汉字?

汉字,是所有中国人的故乡。卷帙浩繁的图书典籍是我们的精神滋养,那都是由汉字写成的。绸缪宛转、钩沉索隐中忽然掩卷有得,妙思如泉,且用汉字一一记载。历经沧海,

学富五车,述而不作不如捉笔成趣;自在生活,我行我素,行云流水哪比笔下生花。汉字是我们阅读、思考、记录、交流的工具,不管你在地球上哪一个角落,不管你是国王还是平民,不管你在何朝何代,不管你是耄耋老人还是黄口小儿,汉字都是我们唯一的故乡——见字如面,见字返乡,见字心安,见字认亲。

汉字,是中国艺术的故乡。汉字是世界上唯一发展成为书法艺术的通用文字,绵里裹铁匀称丝滑的秦篆线条至今令人迷醉,劲舞狂飙如崩浪惊涛般的草书华章在谁的眼里都是交响,正大庄严如塔峰威峙的楷书美学是端庄澄澈清简相尚,尺牍之内烟波万状的行书小品如走马锦城风过稻浪……汉字书法之美,指腕之间笙箫夹鼓琴瑟间钟,点线之间风雷生焉仙境存焉,枯润之间生动滋蔓灵秀扑面,方圆之间乾坤井然气象万千。

汉字,是中国精神的故乡。横平竖直,顶天立地,这是汉字的基本结构;颜筋柳骨,为国为民,这是汉字的基本内涵;内圆外方,正气充盈,这是汉字的基本规范;人言为信,止戈为武,这是汉字的基本旨归。爱国敬业、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热爱和平,数千年汉字源远流长,培育和生成了独特而璀璨的中国精神和全民族共同价值观。滥觞成瀛海,汉字见精神,这是对全体中国人的基因确认和人性导航,汉字不灭,中国精神永存。

是的,汉字是工具、是艺术、是精神,汉字就是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是我们的目之所遇、耳之所闻、身之所趋、心之所往,是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是我们的血缘、胎记、肤色和眼神,是我们的空气、粮食、花朵和大地,是我们的朋友、邻居和家人,是我们的规则、道德、法律和课堂,是我们全部的生活、美感、价值和幸福。

汉字是所有中国人的盐。平时感觉不到它的重要,但少了它,人就活不下去。

同时,汉字还是所有中国人的眼。是的,汉字根本不是外在客体,它就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甚至是身体的全部,是手足眼目,是心肝脾肺。

作为中国人,我们可以永远无限制地使用汉字,而不需要支付任何版税,这是一种何其巨大的幸福——只是我们很多人身在福中不知福罢了。

当然,越来越多的人感知到自己的幸福了——比如前往博物馆看展的那么多观众——虽然他们还没有完全把这种幸福同汉字联系在一起。

是的,有必要告诉他们,他们的幸福与汉字是一体的。

告诉他们,同时也告诉自己。

告诉自己:我看见了一只八千年前的眼睛;我凝视它的时候,它也正在凝视我。

所有初见,都是重逢。所有重逢,都宛如初见。

我们互相凝视,我们对视,我突然醒悟:观展,不就是溯源吗?而所有的溯本求源,不就是认祖归宗吗?

要表达自己的震撼和激动,要告诉自己,生活在汉字中,我们是光荣的、幸运的。

最大的震撼,是发现贾湖遗址龟甲上那只八千年前的眼睛。我的凝视,比王懿荣凝视龟甲上的刻画符号,晚了一百二十多年,但我凝视的这只龟甲,比王懿荣凝视的龟甲,年龄大了将近五千岁。所以当我发现贾湖龟甲上的眼睛凝视我的时候,我感到那不仅是一只眼睛,它很可能是中国汉字的源头和渡口。

在贾湖遗址龟甲上神秘之眼的凝视下,八千年来,汉字与中华文明相互生发、相互成就,一直在继承和创新的洪流中浩荡前行,始终未曾中断,成为世界上唯一流畅使用超过五千年的文字、唯一的非拼音文字,也是唯一可以用现代输入方法在电子终端随心使用的古文字。

在贾湖遗址龟甲神秘之眼的凝视下,八千年来,先民们“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发明刻画符号,以类万物之情;殷商人问卜于龟甲,形成东亚地区最早的成熟文字;周人引甲骨文于青铜之上,熔铸成礼乐盛世的皇皇华章;秦代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开辟汉字统一背景下的大秦盛世;汉魏以降,应流通传播之需,隶草行楷粉墨登场,造纸印刷惊天问世,汉字凝聚共识,表达美感,增进对外交流,促进民族融合,砥砺滋养中华文明,影响世界文明进程。

在贾湖遗址龟甲神秘之眼的凝视下,八千年来,汉字培育和浸润华夏民族精神、哲学思想、审美体系,一代代使用毛笔的中国文人厚植家国情怀、致力强国梦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翰墨一方开新境,弱笔万支铸长城,凝聚中国精神,挺立中国脊梁。

在贾湖遗址龟甲神秘之眼的凝视下,八千年来,汉字以及与其相互生发、相互成就的中华文明,代代承续尽现连续性,革故鼎新尽现创新性,民族交融尽现统一性,兼收并蓄尽现包容性,天下一家尽现和平性。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滋养着中华儿女的文化自信,也构建着继往开来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在贾湖遗址龟甲神秘之眼的凝视下,我也凝视着它。作为一个对视者,我接收到了那来自新石器时代的欣慰和问候。

每一件文物都是一个对视者。我想,它们都可能会感到欣慰,我们没有把它们弄丢,更重要的是,我们越来越坚定地认为,它们会越来越美。而在它们的凝视和辉映下,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世界,也会越来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