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火炬手杨淑亭穿戴大艾外骨骼直立行走传递火炬,邵海朋穿戴新一代大艾AI外骨骼轻松自然完成火种汇集。电视转播中出现的国产下肢外骨骼,给大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9月6日,泸州国家高新区泸州医用机器人产业园内,由北京大艾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在泸州注册的项目公司——四川行走科技有限公司厂房正在装修。预计年底前,冬残奥会火炬手同款的外骨骼机器人就能从这里生产出厂。

“我们预计9月底装修完,10月中旬人员、设备进场。”四川行走科技有限公司行政专员陈星表示,因为是生产机器人,之前泸州本地的工人几乎都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已经提前招了一批人到北京去跟班学习,等他们回来后再带新人。”

厂房外,又有新的客商组队前来参观,泸州国家高新区的工作人员正热情地给他们介绍着泸州医用机器人产业园的配套条件。“目前我们手里有20多家项目在谈,大家对我们园区都还是比较感兴趣。”泸州国家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田伟表示,“接下来我们还将依托全市丰富的医疗、养老资源,探索一些‘机器人+’场景的开放。”

四川泸州(长江)经济开发区康宇电子基板科技有限公司光伏玻璃2号生产线上,机械臂正在进行自动化作业,生产的2毫米光伏玻璃即将发往浙江等地。匡科摄

拓展更多“机器人+”应用场景,这也是泸州市发展“机器人+”产业的重点任务之一。据悉,未来泸州将构建以固态酿造、生命健康为特色,以军民融合、安全应急、城乡治理、港口物流、现代农业、建筑工程等领域为重点的人工智能应用示范体系,打造人工智能创新示范应用标杆。

例如“机器人+白酒”行业,将运用大数据、5G、图像识别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探索工业大脑、机器视觉工业检测、设备互联管理等智能场景,打造“人工智能+固态酿造”未来工厂。

郎酒泸州浓酱兼香基地包装车间小酒高速线。匡科摄

而田伟格外关心的“机器人+医用”行业,泸州将通过高标准建设国家区域医药健康中心,搭建“一云、一网、一平台、多应用”的智慧医疗框架体系。同时充分发挥西南医科大学、医疗器械职业学院等一批医疗卫生院校和9家“三甲”医疗卫生机构作用,支持建设“智能医学研究院”,促进医学、机械、材料、大数据等深度融合,探索开发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智能医用设备,推动人工智能在诊疗诊断、医疗影像、远程医疗、健康管理、医疗机器人等场景应用示范。

“我市机器人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未来大有可为。”据悉,目前泸州正积极推进省级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到2027年,力争算力规模达到50PFLOPS,培育引进机器人产业链相关企业20家以上,建设一批机器人创新平台,集聚一批机器人研发人才,攻克一批机器人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机器人示范应用场景,逐步形成100亿元以上机器人产业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