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进入报道专题)

四川日报全媒体“文化传承发展百人谈”大型人文融媒报道持续推出,今日《四川日报》连版推出第四十期,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非遗保护专家刘魁立。

刘魁立认为,传统节日集中体现了中国人的时间系统和文化观念,是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重要标志;保护非遗,就是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中色彩斑斓的宝贵遗产,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中国人对二十四节气这一时间制度的发明,是人类知识宝库中当之无愧的宝贵遗产;保护非遗的根本目的是保护传统、保护整体的优秀传统生活方式,体现对匠人、技术和创造精神的尊重。

刘魁立,1934年出生,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民族文学研究》主编等职。著有《民间文学的搜集工作》《刘魁立民俗学论集》《民俗学:概念、范围、方法》《民间叙事的生命树》《神话新论》等数十部著作,译有《列宁年谱》《序幕》等多部译作。他是20世纪以来中国民间文学研究最重要的学者之一,同时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重要参与者、实践者以及学术领域的重要理论建设者和贡献者,诸如非遗的共享性与基质本真性保护、整体性原则、传承人问题、公产意识和契约精神、传承与传播、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等,深刻影响着中国非遗保护的实践走向。

文化传承发展百人谈㊵丨非遗保护20年,国人更加尊重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非遗保护专家刘魁立


点击图片查看高清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