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藻

“故园东望路漫漫”,这一“望”,竟然百年有余。

“不须朝暮促归程”,这一“归”,又是百年过后。

这是笔者观看由四川电视台摄制,近期央视播出的历史人文纪录片《故乡几万里》后,发出的由衷感概。这部纪录片虽然只有4集,但再现了一段历史,从1892年开始,一群胸怀理想,对古老而神秘的中国文化充满好奇的年轻人,不远万里,辗转数月,从加拿大来到华西坝,为古老的中国引入现代西医,首开西式教育。在一段段模糊的影像里,在一声声亲切的话语里,一桩桩往事,如在目前,一个个人物,生动呈现。

这部纪录片不仅是记述历史,而是让历史告诉未来。

双向性,文化交流的新理念

近代以来,说到文化传播,呈现出单方面和单向度的传播。

《故乡几万里》的导演深入挖掘历史,发现了中西文化的双向性交流,既有这群加拿大人给古老的中国输入现代的医疗技术、防疫知识和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等,也有古老中国悠久的文化、淳朴的情感和优美的自然、传神的艺术深深地吸引和影响了他们。以至形成一个重要的仪式,那就是这些在中国四川工作生活过的加拿大友人和他们的后人,每年金秋10月中旬的第一个星期六,都要在加拿大的一个中餐馆聚会。从耄耋老人到垂发童子,吃中国菜,唱中国歌,说中国话,翻阅当年的照片,回忆曾经的往事。这个延续了80多年的聚会,就是文化互通的经典案例。

片子用大量具体可感的人物和形象生动的画面,还有准确精炼的解说,告诉我们,中西方文化尽管内容有差异,但等级无高下,任何文化的交流呈现的是双向互通式。

三代人,历史回顾的新视角

纪录片对历史的回顾,不在于呈现了多少历史故事,而在于如何讲述历史故事。有宏大的壮丽史诗表现,有微观的精彩瞬间再现,如何才能让观众从历史中读出全新的感受呢?

《故乡几万里》打破了我们司空见惯的编导视角,而是用历史的当事人——绵延3代的亲历叙事来演绎这段佳话。医学博士启尔德从1892年来到中国,后来启真道子承父业,再后来他出生于中国的儿子、加拿大皇家医学院院士的罗伯特,为纪念爷爷,1998年成立专门的基金会,继续从事中加两国的医学教育事业。他们全家3代9人书写了延续百年的中国故事。由此又牵出在中国创办第一个牙科诊所的林则博士、启尔德的女婿黄思礼,在中国从事教育30多年,最后成了加拿大的著名汉学家,还有一直支持中国革命的加拿大进步人士文幼章、云从龙。

片子记录启尔德3代人对中国现代医疗和医学教育的贡献,不仅是一段美好的历史回忆,更是一则人类共同守护健康和追求真理的传奇佳话。

讲故事,艺术传达的新方式

毋庸置疑,影视艺术的纪录片不是故事片,但并不等于纪录片不讲故事。历史人文纪录片能讲好故事吗?答案是肯定的,关键是用什么样的艺术传达方式讲故事。

如前所述,《故乡几万里》总体上是在启尔德家族3代人的叙事框架下,每集都分别讲了一至两个生动感人的故事。第一集《肇始》讲述了启尔德飘洋过海、跋山涉水来到成都,开办中国西部第一家西医诊所的故事。第二集《脚步》讲述了如何创办华西协合大学,故事的主角有来自加拿大的总工程师“苏木匠”、用自己的身体给学生做实验而不幸去世的谢道坚医生,更有“中国牙科医学之父”的林则博士等。第三集《时光》围绕一场持续80多年从未中断的活动说起,重点讲述了黄思礼带着一群加拿大儿童耳濡目染中国文化的故事。第四集《挚友》,讲述加拿大青年文幼章和云从龙参与中国革命的惊险故事。

如何揭示纪录片“影像意义系统”的意蕴,呈现其中的历史与艺术交织的声音与画面、字幕与内涵、构图与象征、能指与所指的艺术张力,可见出编导的美学能力。该片采取大故事套小故事的表达策略,不能不说是尽显创意的匠心独运。

19世纪末以来,当启尔德、林则、文幼章等离开生养他们的国度,横跨浩瀚的太平洋,来到中国,走过漫长而崎岖的道路,落脚四川,于是就有了“故乡几万里”的山重水复。100多年过去了,今天四川电视台通过声画艺术,借助现代传媒,再次开启了他们“归程再启航”的柳暗花明。

它抒发的是一腔浓郁的生命故土情。

它呈现的是一次精彩的历史故事化。

它跳动的是一颗赤诚的拳拳故园心。

作者简介

范藻,四川文理学院教授,美学家和文艺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