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劲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个原创性概念不仅指明了新发展阶段激发新动能的决定力量,更明确了重塑全球竞争新优势的关键着力点。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内涵在于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建成现代化产业体系。党中央对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部署要求,为我们进一步发展新质生产力指明了方向。

提升科技创新供给质量

当前,全球基础研究更加注重使命驱动和形成转型效应,技术创新更为关注颠覆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未来技术;工程科技更多面向“大挑战”和“场景驱动”,产品创新呈现更为周期短、冲击强烈的大爆炸特征。全球进一步进入创新加速、创新非线性指数增长范式。在这样的背景下,必须加快营造追求卓越、敢于领先的科研氛围,实现更多使命驱动的科研和更具原创性的创新,通过原始创新、颠覆性创新,实现科技超越和创新引领,让科技创新进一步赋能产业创新,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指科技创新驱动、数字技术深度赋能、现代农业、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相互融合、绿色低碳发展且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并保持持续转型升级、不断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产业形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要以科技创新推动,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颠覆性技术能突破现有技术轨道而转向新的技术轨道,以革命性方式改变经济发展的形态,形成强有力的新质生产力。前沿技术则是各技术领域最先进甚至是“从0到1”的技术,如以材料的结构功能复合化、功能材料智能化、材料与器件集成化为特征的材料新技术开发等。加强对前沿技术的探索与开发,并形成颠覆性技术,是进一步落实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大举措。

发展新质生产力,就要进一步在科学检测成果的过程中,对是否形成理论原创、核心技术破解、高附加值专利、产业技术标准形成、产品国际化推广等方面加大对科技创新的评价力度,力求科技创新成果原创性高、辐射面广、影响力强。一方面,大力培养“真创新”能力,形成尊重“真创新”、开展“真创新”的创新文化氛围,使科技创新进一步在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卓越的成效。进一步鼓励各类创新主体加强对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的发展,提升科技创新供给质量,持续带动产业转型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要深刻把握全球变革趋势和场景革命机遇,聚焦未来科学探索、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生命健康等重大使命型场景需求,尽快从顶层设计、发展模式和体制机制等维度形成体系化布局,集中力量加快布局和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等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基于“非对称战略”提出符合国家或区域资源禀赋特色的未来产业重点布局方向,特别是要有国际视野,立足国际竞争、强化战略思维,奋力在未来产业的谋划方面走在世界先进国家前列,要积极探索大模型、算力、元宇宙等技术驱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以及未来通信产业等。同时也要加快前沿技术驱动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如进一步发展基于生物工程的现代农业和食品业等。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面向未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最重要的就是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坚持党对科技创新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党对科技事业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我国科技创新正确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科技创新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政治保证。”从党的十八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党的十九大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再到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深刻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科技事业发展全局,对科技创新的谋划部署一脉相承、与时俱进,建立完善了高效的组织动员体系和统筹协调的科技资源配置模式,为我国科技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要完善党对科技工作领导的体制机制,把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体现在科技工作的方方面面,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科技工作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面推进党中央关于科技创新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新质生产力离不开基础研究与原始创新,这就需要以中国特色国家实验室体系、中央级科研院所、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抓手,持续加强国家的公共科技能力建设。以国家实验室为重要主体,以优化、重组后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为支撑,积极完成能源、信息、材料、生命科学等重大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工程实验,力图在重大科学原理发现、重大工程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卓越成效。通过建设国家实验室,形成若干具有知识密集型的技术创新集群,助力我国产业的现代化进程。中央级科研院所应通过长期坚持使命导向的科技创新工作,成为有效承接大学和企业之间的创新桥梁,形成我国有担当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我国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生力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视域下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充分发挥基础研究深厚、学科交叉融合、人才资源丰厚的优势,通过重大的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前沿性突破性科技创新成果。

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这需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其核心在于充分发挥企业的价值与作用。企业最本质的特征就是从事创新活动,企业家的核心职能就是创新。企业直接面向市场,时刻考虑着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和商业化推广,具有天然联结科技与产业的动力和能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这是立足新时代新起点推动我国国家创新体系重塑的关键。进一步加快推动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就能够更好发挥市场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的关键作用,优化科技结构和创新要素布局,更好发挥科技创新的效益。

尊重并发扬人民首创精神。将社会创造活力维度嵌入国家创新系统,既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现实生产力要求,亦是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创新驱动发展的优势举措。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技创新过程中多元社会主体共同参与和价值共创,社会创造活力的践行范式逐渐凸显。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全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科技创新亦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调创新为了人民、创新依靠人民、创新成果由人民共享。推动以人民为中心创新,有助于人民群众发挥作为国家创新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作用,形成人民作为新型劳动者踊跃参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中国道路。

(作者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