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张明海

12月9日上午10点左右,在连续不间断浇筑93小时后,随着浇筑泵车的离场,由中国五冶集团承建的红星路157超高层项目(以下简称“157项目”)大型筏板基础浇筑顺利完成——这也是成都首例邻近双地铁的大型筏板基础浇筑作业。

中国五冶   供图


据悉,157项目位于成都市中心二医院旁,“157”既是该建筑的门牌号(红星路二段157号),也是该项目的建筑高度。其中,建筑主塔楼筏板基础外围平均厚度约3.7米,中心位置平均厚度约4.2米,最厚处达到8.6米,一次性浇筑的混凝土体积达到 1.2万立方米。

中国五冶房建事业部总工程师吕哲介绍,筏板基础是建筑基础的一种形式,由混凝土整体浇筑而成,相当于建筑物的“底座”,由于它形似筏子浮在土层表面,所以被形象地称之为筏板基础。筏板基础既能充分发挥地基承载力,调整不均匀沉降,又能满足停车库的空间使用要求,因此在高层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项目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却给浇筑带来了很大挑战。“由于项目紧邻地铁三号线和四号线,基坑开挖完成后最深处为28米,与地铁基础齐平,离地铁入口最近距离仅6.2米,必须尽快完成筏板基础浇筑,稳定基坑,确保地铁运行安全。”吕哲说。

中国五冶   供图

吕哲介绍,要实现快速浇筑,常规施工方法至少需配置6至7台混凝土输送泵在基坑周围同时作业。但该项目地处市中心,被繁忙的道路、地铁及周边建筑“包围”,场地狭小,仅有一个出入口,最多只能通过两台混凝土输送泵运输,如按常规方法浇筑需200小时,不仅远远无法满足工期要求,筏板混凝土质量也存在极大隐患。

如何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用两个浇筑点来快速进行混凝土浇筑?这成为项目部重点解决的技术难题。项目部和五冶专家团队通过反复的方案讨论和技术论证,最终决定采取搭设溜槽的方式进行混凝土浇筑。

“搭设溜槽,相当于为筏板基础临时搭建了一个有众多支流的‘水渠’,混凝土从主溜槽进入‘干渠’,再通过分叉进入‘支流’,最终被输送到每个浇筑点位。” 中国五冶红星路157号项目负责人曾大勇介绍,本项目采取的搭设适合狭窄空间的可移动式分支溜槽方式,不仅确保了浇筑速度,而且还通过对不同分支溜槽开关控制,使混凝土浇筑更加均匀地覆盖到整个基坑,保证了浇筑速度和工程质量和安全,也对地铁的安全运行起到了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