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成都世园会启幕在即

113个风格各异的展园

即将精彩亮相

与百花齐放的园艺展园

同时亮相的还有

充分保留原生地貌的生态基底

展现绿色低碳理念的场馆建筑

践行绿色低碳、节约持续、

共享包容的办会理念

本届世园会将向世界呈现

展现绿色生态文明的“成都画卷”

▲成都世园会主会场摩天轮“天府眼” 摄影 郭磊


因地制宜

归于自然的生态园林艺术


2024成都世园会主会场位于成都东部新区绛溪河生态绿廊中部,规划面积3633亩,依龙泉山而聚,傍三岔湖而栖,山水相融、丘田相连。

主会场建设充分贯彻2024成都世园会园区的设计主题和总体定位,同时深入挖掘园区的生态价值,因地制宜,将绿色低碳与地域文化有效结合,丰富和完善场地空间形态,呈现出成都特色和未来之城的山水风貌。

保留大量原生林地

“在设计时,我们积极保留原有的绿色基底,将生态本底和规划景观有机结合起来。”主会场绛溪北组团(东)景观设计项目负责人、成都设计咨询集团·市市政院景观设计师王锐介绍,依托园区内大部分山体丘陵,因地就势构成园区丰富的空间变化,将场馆和景观精心布置在起伏的丘陵之中。

于是,枫杨、樟树、柏木等乡土树种得以保留,洼地、山林被尽量利用。绛霞湖畔,自然起伏的山坡挂着“保留林”的牌子,葱茏茂密的山树林花倒映在湖面,与周边景观和谐相融,共同组成主会场如诗如画的园林风貌。

▲成都世园会主会场园区部分保留山林

依山就势节约资源

此外,主会场在建设中也充分践行绿色低碳的办会宗旨,减少土方开挖,减少碳排放;就地利用原生态石材,降低环境负荷……

比如,绛霞湖作为世园十景之一,建设时在现状两级台地地貌基础上,依山就势营造上下两湖,大大节约了工程挖方。

▲“悬湖漱玉”瀑布景观效果图 成都设计咨询集团供图

在不改变原有地貌的基础上,园区巧妙利用湖间自然落差打造出“悬湖漱玉”瀑布景观,并设置了3种流量模式——重要活动时段,全流量开放,呈现宏伟气势;一般展出时段,瀑布分段流水形成潺潺流水景观;夜间或普通时段,流量关闭,展示崖壁自然生态景色。

科技加持

绿色构思下的智慧世园

2024成都世园会全面贯穿绿色发展主基调,充分体现成都公园城市特色,因此,绿色低碳的理念贯穿展会全周期。

据了解,成都是历届世园会承办城市中首个编制出《低碳管理方案》的城市,本届世园会采用低影响开发理念,积极营造绿色低碳生态园区。

▲成都世园会主会场入口处的“芙蓉花瓣” 摄影 郭磊

“芙蓉花瓣”其实是“雨水收集器”

在成都世园会主会场入口处,矗立着三片巨大的“芙蓉花瓣”,其中最大一片高16米、最宽处53米。

这些“芙蓉花瓣”不仅是风景,更具有实际功用。“这其实是一个雨水收集器。”主会场项目总规划师、林同棪国际副总裁黄聪介绍,世园会开幕后,这三座花瓣状的构筑物还将发挥雨水收集的功能,将雨水引入地下储存,用于园区植物灌溉。

▲成都世园会主会场入口处的“芙蓉花瓣”

不仅如此,综合服务馆东西两侧的裙楼采用倾斜式幕墙,可减少太阳对室内的直射,檐口外挑辅助增加遮阳面积,半透明屋顶提供自然采光,以被动式技术实现节能减排。

收集光、利用光 零碳花园变身“双碳窗口”

零碳花园位于主会场东侧,在这里,将为游客打开一扇了解“双碳”、领略绿色生活的窗口。

▲成都世园会主会场内的零碳花园

零碳花园建筑采用低碳环保的现代木结构材质,由三个圆形展厅和一座观景云桥组成。展厅内,从严峻挑战、国际共识、大国担当、世园实践、碳排放和碳中和、节能减排等方面,深入浅出地展示“双碳”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展厅顶部,全部安装有光伏板,以取自自然的绿色能源,为建筑提供送风降温、手机充电等实用功能。

▲成都世园会主会场内的零碳花园

除此之外,2024成都世园会采用的绿色低碳举措还有很多。比如,主展馆充分利用自然通风采光,让建筑能兼顾夏季遮阳与冬季集热,减少运维能耗;园区内建有完善的海绵系统,通过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等措施,高效利用雨水,减少自来水的使用;在市政设施设备、夜间场景营造及建筑中,均采用节能设备……

永续利用

打造永不落幕的世园盛会

世园盛会是展现城市生态文明和经济活力的窗口,作为成都世园会主会场,成都东部新区正在实现园与城在空间、功能、风貌上的有机融合,赋予区域经济发展新内涵。

以“营建一体”为目标,成都东部新区将统筹场馆会时会后功能转化利用,在展会结束后转变为城市功能项目永久保留,让建筑与完善城市功能、承载产业布局、创造消费场景有机结合,促进世园会生态价值向社会价值、人居价值、产业价值转化。

▲成都世园会主会场天府人居馆 摄影 郭磊

据成都园博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会后,锦云楼会后转化为西蜀古典园林博物馆;主展馆会后将转换为新区文化艺术中心;天府人居馆会后转化为川蜀体验民宿群。

此外,成都东部新区还将依托国际展园和成都国际友谊馆,打造成都国际友谊公园,营造“公园空港、世园主场”国际文旅消费场景,转变为城市功能项目永久保留。同时发挥天府国际机场的流量优势,联动丹景台、三岔湖等山水文化旅游资源,培育国际文旅消费场景,实现生态场景与消费场景的有机相融,将短暂的园艺展会转化为长期的城市红利。


记者 | 卢平

编辑 | 余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