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勇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佳 罗敏 洪瑜 徐灿红 文/图
9月7日,“走进天府粮仓”2023中省主流媒体采访活动走进仁寿县。登上位于方家镇水池村的瞭望台俯瞰,目之所及,田成方、路成行的高标准农田集中连片,新建的水渠环绕四周,泛黄的稻田铺展开来,蔚为壮观。
中省主流媒体走进仁寿县高标准农田核心示范区。
地处四川盆地中南部、成都正南方向的仁寿县,地形呈现“一坝两山七分丘”的特点,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曾13次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荣誉称号。“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结合我县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方案,整乡连片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仁寿县农业农村局委员会副书记、乡村振兴局局长余倩介绍,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4.9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3.8%。
仁寿县“天府粮仓”核心区高标准农田俯瞰。
处在高标准农田核心区的水池村,建有田块平整、集中连片、节水高效、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的高标准农田2100亩,配套布局完善水网、路网、电网设施,是仁寿县“天府粮仓”丘区示范区的样板区。“作为样板区,水池村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每亩投入高的达到万元,全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升粮食生产水平,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余倩说,该片区依托龙水河流域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形成了以种植水稻、玉米、小麦为主的主导产业。
在建设资金上,仁寿县持续推进EPC+国企模式,推动工商资本、国有资本共同参与农田建设,确保今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亩均不低于4000元。
在建设标准上,仁寿县严格管理,保障项目建设质量。据介绍,仁寿县统一规范建设标准,以提升机械化率、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制定仁寿县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排水、田间道路等方面技术标准,健全科学统一、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体系。后期管护上,完善“县负总责、乡镇落实、村为主体、所有者管护、受益者参与”的管护机制。
仁寿县“天府粮仓”核心区高标准农田俯瞰。
在改善农田生产条件、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保障粮食安全等方面,高标准农田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
优良品种选育区内,沉甸甸的稻穗把水稻压弯了腰,微风拂来,稻香阵阵。对于回乡创业的“95后”李鹏来说,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这个“硬件”好了,农业机械化水平才有了大幅提升的基础。
“以前200亩地插秧,光人工费就要8万,现在机械化栽插,人工费省了近6万,一年下来以机器代替人工,可以节约10到15万人工成本。”不单在自家流转的地里开展机械化作业,李鹏成立了眉山市仁寿县五谷园专业合作社,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随着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越来越好了,社会化服务辐射面积越来越大,李鹏说,去年合作社购入了11台收割机,以应对越来越多种植户的机械化作业需求。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农业离不开良田!
建设高标准良田是政府的一大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