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桥村村民参加以工代赈项目开工仪式(金桥村村民委员会 供图)

查萌 川观新闻记者 刘春华 张守帅

“上个月有93人次在项目上务工,应发劳务报酬总共11万多元……” 8月9日上午,趁着下雨不方便出门,青川县青溪镇金桥村党支部书记、青川县磊鑫劳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朝阳又把参加以工代赈项目的村民的劳务报酬仔细核算了一遍。

按照核算出来的结果,7月份该项目个人最高劳务报酬达到了9000多元,这在当地算是一笔不小的家庭收入了。李朝阳表示,金桥村曾经是省定贫困村,以工代赈项目不仅给当地村民带来就近就业机会,也实实在在增加了收入,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意义重大。

以工代赈有力地促进了群众就业增收。来自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省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广以工代赈方式项目1052个,投入财政资金19.47亿元,带动群众就业21408人,向群众发放劳务报酬8801.27万元。

岗位有增加——

稳定就业,高质量就业

一个多月前,从青川县青溪镇到当地景区官帽山的道路改扩动工,这是一个以工代赈项目。这条道路不仅要拓宽路基和路面、还要硬化路面、砌筑堡坎、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

李朝阳说,金桥村曾经是省定贫困村。按照青川县以工代赈促进当地群众就业增收的相关要求,以工代赈项目要尽可能组织县内已脱贫人口参与项目建设,目前在这条路上参与施工的金桥村村民,多的时候一天能有五六十个人,少的时候也有十几个人。

金桥村村民在以工代赈项目务工(金桥村村民委员会 供图)

“以前到处打零工,东一天西一天,有活路就做,收入不稳定。”金桥村村民陆永平说,这一两个月他都在参加修路,已经挣了八九千块钱了。他听说这条路要修到明年才完工,在这之前都不用东跑西跑找活干,他很高兴。

陈明礼也是金桥村的村民,只有小学文化的他,以前只会做普工,收入相对较低。参加修路这个以工代赈项目后,已经接受了三次砌筑培训。现在,他砌筑堡坎的活路,干得也是大家公认的好。“感谢政府,不仅帮我们脱贫,还帮我们找活路增加收入。”陈明礼说。

青川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马莉华介绍,青川县加大了对参加以工代赈项目群众的技能培训力度。今年以来,通过集中培训和以岗代训方式,已经培训了200余人,提升了群众务工技能,增加了其增收发展的动力。

渠道有保障——

劳务合作社架起就业桥梁

问起如何知道修路用工的消息,陆永平和陈明礼都说,他们是接收到了青川县磊鑫劳务专业合作社的用工短信通知。马莉华介绍,青川县通过劳务专业合作社,架起了岗位信息和群众之间的务工桥梁。

金桥村村民在以工代赈项目务工(金桥村村民委员会 供图)

青川县常住人口15.6万人,外出务工7.5万余人,留守在家劳动力3万余人。如何推动在家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青川县建成了178个村级劳务专业合作社,还建成了川陕甘毗邻乡镇劳务专合社联合社1个,共计吸纳社员16377名。

青川县磊鑫劳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是李朝阳的另一个身份。他介绍说,磊鑫劳务专业合作社注册地在金桥村,合作社吸纳的社员里面,金桥村村民有190余人。合作社成员会动态收到县里劳务专合社数字化应用平台“青e就业”平台精准推送的用工信息。收到信息的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是否联系去干活。这里面,包含了以工代赈项目的用工信息。

“我经常都会收到合作社发的用工信息,不为找不到活路干发愁。”陆永平说,这些用工信息,为他干活挣钱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以工代赈是指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赈济的一项扶持政策。《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提出,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支持脱贫地区在农村人居环境、小型水利、乡村道路、农田整治、水土保持、产业园区、林业草原基础设施等涉农项目建设和管护时广泛采取以工代赈方式。

马莉华介绍,青川县将进一步深化数字化手段提升劳务专合社管理水平,通过“青e就业”数字化应用平台,实现以工代赈项目用工信息精准推送,进一步促进当地脱贫群众和农村劳动力就业增收。

金桥村村民在以工代赈项目务工(金桥村村民委员会 供图)

新闻多一点:

今年3月1日起实施的《国家以工代赈管理办法》明确,以工代赈是指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赈济的一项扶持政策。现阶段,以工代赈主要包括使用以工代赈专项资金实施以工代赈项目、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中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在政府投资的重点工程项目中实施以工代赈等,主要目的是向参与工程建设的群众发放劳务报酬、开展技能培训,促进其就地就近就业增收。

据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统计,今年上半年,四川以工代赈项目已开工171个,已组织14079名群众参与工程建设,发放劳务报酬5855.05万元。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广以工代赈方式项目1052个,投入财政资金19.47亿元,带动群众就业21408人,向群众发放劳务报酬8801.27万元。省级重点工程项目实施以工代赈38个,带动当地群众务工13785人,其中,发放劳务报酬13766.16万元;市、县级重点工程项目实施以工代赈246个,带动当地群众务工41411人,发放劳务报酬64922.7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