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江芸涵 底伊乐

6月16日以来,西南交通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等高校陆续举行2023届学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校长们纷纷寄语,祝福同学们奔赴天南海北,开启新的人生征程。

西南交通大学校长杨丹:

强国一代 强国之路

西南交大为毕业生准备了毕业礼物——“竢实扬华书签套装”,校长杨丹以《强国一代 强国之路》为题寄语学子。

杨丹表示,身处知识和信息高速膨胀的时代,同学们要在浮华喧闹中沉淀自我,在大浪淘沙中增强自信,磨砺“咬定青山不放松”“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意志品质,处变不惊、临危不乱,愈挫弥坚、厚积薄发。

未来的前行路,注定机遇与挑战并存。杨丹告诫同学们,要避免“五斗米”“小算盘”的“短视”,要保持不畏惧、不动摇、不骄傲、不浮躁的定力。要在存真去伪中坚定信心,在摸爬滚打中经受历练,筑牢“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稳固根基,让青春在实干中出彩,让初心在实干中绽放。

从无到有、破旧立新的创新之路注定不会平坦,尤其是对于“卡脖子”关键技术的攻克、新兴前沿领域的探索更不会一帆风顺。杨丹也鼓励继续深造和从事科研工作的同学们,希望他们保持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时不我待的责任感,以孜孜以求的创新精神、理性批判的创新思维、独辟蹊径的创新勇气,承担起以创新“加速度”抢占科技“制高点”,全力推动科技强国建设的历史重任。

西南民族大学校长刘玉彬:

以青春之我赴时代之约

西南民族大学校长刘玉彬以《以青春之我赴时代之约》为题,为即将从校园出发的2023届西南民大学子送上祝福。

从赓续党的红色基因到传承发扬和合偕习、自信自强的校训精神,从艰苦拼搏的校友经历到留存在历史奋斗答卷里的民大故事,刘玉彬与学生们共忆求学成长历程,回首大家见证党和国家的荣光时刻、经受新冠疫情的严峻考验、书写奋斗有我的青春诗行,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共成长、与学校共发展。他殷切期望大家在奔赴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途中保持好的人生状态,不仰望别人,而是在奋斗中把自己活成一道风景。

刘玉彬鼓励毕业生们要做铭记初心、坚定信念的理想者,把个人理想融入复兴伟业,既超越现实又关照现实,让理想信念在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的创造中升华;要做乐于团结、善于铸牢的担当者,突出“敢担当”的时代要求,成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者、参与者、推动者;要做扎根基层、磨练意志的吃苦者,锤炼“能吃苦”的坚毅品格,善于发现“苦”的价值、挖掘“苦”的意义,在吃苦中受锻炼、长才干、壮筋骨;要做奉献祖国、服务人民的奋斗者,把‘肯奋斗’的传统融入为学、为人、为事之中,奋青春之勇、展青春之力,书写最美的青春故事。

西南石油大学校长张烈辉:

让人文之光照亮前行路

西南石油大学校长张烈辉以《让人文之光照亮前行路》为题,寄语毕业生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人文之我,谱写出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张烈辉援引今年四川高考语文作文话题,讨论科技让人们更多地掌控时间还是被时间掌控,引发毕业生思考——面对现代科技的赋能,同学们应该怎样去追寻生命的意义?他向同学们发问:”经过几年的大学学习,大家对生命、对真理、对理想有了怎样的理解?面对世界,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和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意识,又有了哪些更深刻的思考和体会?面对未来,又该拥有些什么去照亮前行的道路?”

对于这一系列的问题,张烈辉以“人文情怀”为关键词,给出答案。 他认为,同学们大多是理工科出身,面对的不能只是冰冷的数字和机器的运转,更应带着历史和时代的温度,增加生命的质感和厚度,去打通过去、现在和未来。因为人文情怀是对价值追求的理性回归。对于即将走向社会的同学们而言,相比于仅仅为了实现就业、得到物质上的短暂满足,追求内心的长远幸福更值得我们关心和重视。其次,人文情怀是对理想信仰的执着坚守。同学们既要做仰望星空的思想者,又要做脚踏实地的实践者,修炼丰富、自由、高贵的灵魂,更能让同学们行稳致远。再次,人文情怀是对以人为本的终极关怀。爱国之情是再朴素不过的情感,强国之志是再基本不过的抱负,报国之行是再自然不过的选择。

对于即将踏上新征程的毕业生,他期待大家不断砥砺家国情怀,争当强国有我的担当者;不断砥砺至善情怀,甘当崇德修身的笃行者;不断砥砺奋斗情怀,勇当矢志不移的先锋者。希望毕业生能用人文力量浸润前行初心,用人文情怀凝聚前行力量,让“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这一束石大人文之光温暖人生,照亮未来。

四川师范大学校长汪明义:

志道据德,依仁游艺

四川师范大学校长汪明义以《志道据德,依仁游艺——构筑人生价值坐标,为民族复兴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为主题发表致辞,深情寄语2023届毕业生。

匆匆三四载,恍如在昨日。汪明义表示,这几年,同学们不负众望,通过 “十个一”养成教育的浸润,在学习和实践中逐渐发展形成了“专业技能与职业操守相结合、社会担当与健全人格相结合、创新实践与批判性思维相结合、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相结合、历史眼光和全球视野相结合”五大核心素养,最终创造了令人刮目相看的优异成绩;也亲眼见证了学校在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所取得的历史性进步;同时经历了学习、生活中的千滋百味,体验了不少无奈和惆怅。

汪明义希望同学们在毕业后继续秉承和保持在“十个一”养成教育中形成的三大心理品质,练就的四大行动能力,润育的五大核心素养,进一步用志道、据德、依仁、游艺开启未来人生更为高远的新境界,去彰显生命的光辉。希望同学们“志于道”,勇做民族复兴大任的担当者和人类进步事业的积极参与者;希望同学们“据于德”,锤炼品德修为,练就博大胸襟;希望同学们“依于仁”,知仁用仁,以仁者仁心成就兼济天下的人类情怀;希望同学们“游于艺”,勤学善思,锤炼攻坚克难的强大本领。

汪明义表示,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难得奋进新征程的大好机遇,同学们人格构筑的价值坐标,应是为民族复兴贡献智慧和青春力量。当把精良的技艺和过人的学识投身祖国建设之时,同学们的名字也将闪耀着励志的光芒,乃至成为国家永恒的记忆,母校也会因为同学们而永远骄傲自豪。

(图片由学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