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魏冯 文/图 发自凉山
2月16日下午,凉山州普格县螺髻山镇活动广场,一支近年来“最高规格”的医疗团队来到这里,66名医务人员为当地群众提供“三下乡”的现场咨询和惠民服务,参与义诊群众近千人次。
义诊活动现场。省卫健委供图
这其中,有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志愿服务总队(以下简称总队)的10名医生。他们从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新疆远道而来,主要为了两件事——参加2月16日下午的大型义诊,和2月17日上午的带教查房、专题讲座。这也是这支医疗“国家队”成立后的首次“三下乡”服务。
义诊现场医护人员“混搭”。魏冯 摄
当天的义诊现场,有一些少见的画面。比如,一个坐诊台由三名医护人员“混搭”:一名“国家队”医生坐镇问诊,一名当地医务人员协助和观摩学习,还有一名当地医务人员当“翻译”便于与患者沟通病情;又比如,每个坐诊台间都设了一堵红色隔断墙,便于保护患者的隐私。
小小坐诊台里,三类“角色”都各有新的收获。
对于患者而言,收获了医疗“国家队”医生的好建议。16日下午,59岁的阿吉拿到一张处方笺,那是总队医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刘清泉开的药方,写着“柴胡30g、百合30g、生白术30g”等,刘清泉还写上了她多汗口苦的症状,叮嘱她尽快去开药。另外,刘清泉也给部分有手术需求的患者提了建议。
2月16日下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刘清泉正在为患者看病。魏冯 摄
另一边,总队医生、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院长助理、肾脏内科副主任周福德发现,17岁的何丽(化名)有5年肾病史,但她在没有做眼底检查的情况下,常年吃对眼部有副作用的硫酸羟氯喹片,周福德叮嘱她尽快做眼部检查、调整用药量。
2月16日17时,是义诊结束的预定时间,但患者的需求依然很强烈,很多总队医生延迟到近18时才结束问诊。对于恋恋不舍的患者,有的专家还主动留下了自己的微信号。
对当地医护人员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教授问诊真的很细致,比如患者10年前、20年前的病史,之前做的是内科还是外科手术,都会耐心问。”16日下午,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袁壮军说,他从“国家队”医生身上看到了细致与坚持。“我跟的这名教授,很坚持自己的原则,一定要诊断清楚,弄清楚病因了再开药。”
2月17日上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病中心血液科儿科主任吴润晖给儿科的医护人员进行专题讲座。魏冯 摄
2月17日上午9时到11时,在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总队医生和该院医生组成“临时搭档”,结对进了部分科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病中心血液科儿科主任吴润晖给儿科的医护人员进行专题讲座,几十名医护人员做着记录;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医师肖颖彬给一名男患者看病,叮嘱他少抽烟,还和当地医护人员分享了新冠病毒对心脏病患者的影响;在中医科,刘清泉则关心起一名年轻中医医生的职业规划,叮嘱她:“部分患者看病前都是吃的西药,如果中医不随时关注西医的进展、变化, 诊断治疗可能就不够精准.......”带教结束,这些“临时搭档”都加上了微信。
而在医疗“国家队”成员看来,他们也不是单方面的给予帮助。用周福德的话说,他也能通过这个活动了解一些本土经验和特殊病例,探索更多合作机会。“有人问我,一个义诊需要动员全国这么多的专家吗?我觉得需要,我们也不能总是看疑难病例,我们也需要向基层学习。”17日上午,在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的带教查房中,周福德就学到一个当地处理急性肾炎的本土经验,他还和医院建立联系方式,便于今后讨论病例。
2月17日上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医师肖颖彬正在叮嘱患者少抽烟。魏冯 摄
记者了解到,这支医疗“国家队”后续还将进入更多省份开展服务,让“三下乡”真正做到常下乡、常在乡、常惠乡。
着眼于省内,省卫健委也早已进行密集部署和行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以多种形式下沉基层。2月13日至16日,四川省第二十届卫生下乡爱心服务团已在甘孜州泸定县和雅安市石棉县开展义诊、健康讲座、培训基层医务人员、给大病重病户送健康等卫生下乡活动,聚焦基层群众普遍高发的老年病、慢性病、常见病等健康问题,累计义诊近2000人次、培训基层医务人员近300人次。
接下来,由省卫健委主办的“健康知识上高原”活动还将在凉山州喜德县、越西县举行,开展现场义诊、科普讲座、乡村医生培训、临床示教等。未来四川也会继续选派专家组成爱心服务团,在民族地区、边远地区、脱贫地区持续深入开展卫生下乡活动,让更多群众受益。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