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成博
憨态可掬的“大熊猫”、造型雅致的茶具……行走在“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无论是在中央综合展区,抑或是四川展区,来自成都崇州市道明镇的竹编产品总能吸引观众的目光。
“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展出的中央综合展区展出的道明竹编大熊猫。(省筹展办供图)
“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四川展区展出的道明竹编茶具。(夏芸 摄)
参展的两件(套)道明竹编产品,均由工匠采用道明竹编工艺手工编织而成。“道明竹编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从秦汉时代起,生活在今天道明镇附近的人们,就开始用当地随处可见的慈竹为原材料,通过一双巧手,编制出背篓、撮箕、挑篼等生活用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道明竹编省级传承人杨隆梅表示,道明竹编从原材料到成品,先后要经过刮青、破竹、制篾、刮平、分层、晒竹、划丝、起底、编织、收口等工序进行编制。
“传统的道明竹编主要的产品以日用品为主,但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运用道明竹编工艺制作的工艺品逐渐被市场青睐,”杨隆梅告诉记者,透过本次被选入“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进行展示的两件展品,恰好可以看出道明竹编传统与创新的两面。
杨隆梅介绍,清初,道明竹编经历了一个由粗到精,由简到繁的发展过程。由此创造出的兼具实用性与艺术价值的瓷胎竹编茶具,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是地方献给皇室的贡品,因此也成为道明竹编最典型的产品。而竹编大熊猫由于造型特别,更考验编织者的细节处理能力,在编熊猫的四肢和耳朵时,需要替换竹条,编织一个竹编大熊猫,一位熟练的艺人往往要花一个多月的时间。“当中所运用到的竹编技艺其实是前人早就摸索出来了的,我们只是在材质和表现形式上进行了创新”。
通过在竹编的基础上做加法,杨隆梅架起了一座传统工艺通向现代人日常生活的桥梁。比如把以前编来隔热的锅圈做得更小、更精致,再在圈中放上一个猫眼,就成了耳环或者项链;将传统竹编的挑二压二技法运用到笔记本封面上,可以提升整个笔记本的质感;而竹编与手提包的结合,又使竹编与皮革两种材质都获得了全新的活力。
获得活力的不止道明竹编。以竹编为主题,当地成功打造出国家4A级景区道明竹艺村,成为成都近郊颇具人气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一项一度没落的传统手工艺在形式创新与乡村旅游的双重作用下,正在迎来复兴。
杨隆梅的竹编工作室就位于竹艺村的村口,在这个工作室里,杨隆梅除了接待专程前来体验竹编的团队游客,也向当地村民传授竹编技艺,“道明竹编要复兴,需要大家共同参与、共同努力。在我向老师傅学习竹编时,师傅曾说‘不怕你学,就怕没人学’,我现在向大家分享道明竹编技艺时,也是抱持着这样的态度。”
杨隆梅在编制竹编制品。(受访者供图)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