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之飏

华为在业内素以“低调”出名,8月10日,记者一行到访时也不例外——只能参观展厅,不能录音不能拍照,甚至在偌大的深圳华为坂田园区内也只允许拍摄花草树木等风景。

当天唯一获准参观的深圳华为企业ICT技术展厅也同样低调,展厅里没有领导视察的留影,没有过多展示企业获得的业绩,只有华为投入海量资金——2019年为1317亿元,正在研发或要攻破的一个个产品和技术解决方案。

从人工智能方案展示、客户连接诉求解决,到数字化平台搭建、智慧化转型解决方案,穿梭在华为总部这间由四大业务板块构成的展厅里,记者很少看到当下热门的华为产品,就连华为今年新出的几款旗舰智能手机也摆在不起眼的角落,更多的空间被华为用来展示公司未来三十年的愿景:构建万物互联智能化的世界。这源于任正非对展厅的要求:不讲历史,只讲未来。

未来什么样?在展厅里一处模拟未来智慧城市中,记者看到了这种想象: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手段,一座城市如同若干代码组成的一个庞大的数据库,任何一处数据的变化,都会触动城市这个“超级程序”作出响应,街道井盖丢失了,会自动触发道路报警;城市大气污染超标了,会自动启动排放控制预案,什么类型的车能行驶,哪种工厂能继续生产……

或许我们可以从任正非在当年华为居全国电子百强首位时,却要发布那篇在IT业界流传甚广的文章《华为的冬天》来揣摩这样布展的用意:“没有预见,没有预防,就会冻死。那时,谁有棉衣,谁就活下来了。”

华为在用对未来的预见为自己“织棉衣”,这件棉衣能抵御多长时间的寒冬?华为还在探索,记者更不知道,只能藉由过去想象未来——华为2019年实现全球销售收入8588亿元,同比增长19.1%,净利润627亿元。全球已有700多个城市、世界500强企业中的228家,选择华为作为其数字化转型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