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张红霞

7月24日傍晚,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学生雷舒婷、吕江浩来到成都市武侯区望江路街道老马路社区,和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做着准备工作。

零时起,这支身穿防护服的检测队伍就将进入该社区一封(管)控小区内,为700多位居民做核酸检测,为小区次日解封作核酸采样。在这轮疫情中,雷舒婷已经三次进入封(管)控区内参与核酸检测。

原来,7月18日,雷舒婷在一个医学校友群里看到老马路社区因为一个居民小区被划定为中高风险区,缺乏工作人员的信息,想到这正好是一个运用自己所学服务于社会的机会,她便主动联系了社区工作人员。

“本轮疫情中,老马路社区有两栋楼划为高风险区、3栋楼划为中风险区,进入封(管)控区作核酸检测的人手紧张。”社区党委副书记胡海焘说,7月18日晚上7点半,大家正在发愁,他突然接到一条同事转发来的短信:“我暑假都在华西,如果需要,我就来你们这儿做防疫志愿者。”这正是雷舒婷发给社区工作人员的信息。

当天下午,雷舒婷便穿上防护服进入封(管)控小区,帮助医护人员做登记、扫码、测温等工作。20日,她又在封(管)控小区忙了一天。

“第一次进入封控区,多少还是有点紧张,但是看到医护人员淡定的神情,很快也就平静下来。” 雷舒婷说,防护服不透气,一次核酸检测要三到五个小时,整个人闷在防护服里面,不能喝水,也不能上厕所,工作结束后脱下防护服,里面的衣服都能拧出水,“以前觉得‘大白’很酷,这次才体会到医护人员的辛苦。”

雷舒婷的同班同学吕江浩也加入到防疫志愿者的队伍中。

7月20日,在社区报到后,吕江浩请缨到封(管)控区,穿上防护服,挨家挨户录入信息。 “穿上防护服的那一刻,心情激动又紧张。”吕江浩说,虽然平时上课也穿白大褂,但跟防护服完全是两种感觉。

之后两天,他们又陆续带动了5位川大同学加盟老马路社区防疫。21日,家住老马路社区的重庆医科大学学生王之问也加入进来。这支“未来医生”志愿者队伍,就这样开始了提前体验职业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