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杜铠兵

众人围在田边,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蹲在地上小心翼翼地清洗着一株植物——上部类似百合花的茎秆和叶,而下部则像蒜头一样圆圆鼓鼓。“洗的时候动作要轻些,千万不要把‘龙皮’弄掉了,这很关键……”这是近日发生在阿坝州黑水县瓦钵梁子乡的一幕。

唐心曜教授(左一)仔细查看瓦布贝母种植情况。 受访者供图

老人名叫唐心曜,今年已是88岁高龄,原是华西医科大学药学院教授。据他介绍,这种植物叫瓦布贝母,是川贝母的一种。

5月30日,记者从彭州市委宣传部获悉,在彭州市对口支援下,黑水县瓦布贝母产业发展成果初显。

意外发现新品种

弥补川贝母市场缺口

时间回溯到1963年,29岁的唐心曜随考察队在黑水县瓦钵梁子乡调研时,在野外意外发现了一种外观酷似川贝的植物,但鳞茎要比已知的川贝大不少,考察队将这一新种类命名为瓦布贝母。50多年来,唐心曜教授和科研院所投入大量精力对瓦布贝母进行了多学科研究,其人工繁殖种源至今已达第8代,并于2010年正式收载入《中国药典(一部)》川贝母基源品种》。

“川贝母生长环境苛刻,产量低,但其使用范围十分广泛。截至目前,使用川贝母的中药症状经典方达157方,以川贝母为原料生产的中成药达200种以上。”据彭州协力制药项目负责人林良科介绍到,目前川贝的年缺口达500吨以上,而瓦布贝母具有产量高、药效强、易栽培等特点,是川贝母的主要替代品之一。

作为瓦布贝母发现地的瓦钵梁子乡自然条件优越,曾一度是黑水县的大粮仓,但近年来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低下等问题日益凸显。彭州市作为传统道地中药材产区,为了助力当地振兴产业,彭州市对口支援工作队将瓦布贝母的种植作为对口支援黑水县的重点产业项目之一,大力发展以种植瓦布贝母为龙头的中药材产业。

海拔3000米的黑水县瓦布贝母育种育苗基地。 受访者供图

亩均净利润可达4万元

市场前景被看好

工作队一方面对接黑水县科农牧水局以及专业院校专家团队争取技术支持,另一方面积极联系彭州制药企业,动员参与瓦布贝母产业化发展。协力制药公司积极响应,到黑水县开辟药材种植产业“飞地”。2018年,黑水县瓦钵梁子乡瓦布贝母孵化基地正式投入运营,目前近200亩种植基地中的一半已经进入生产种植阶段,即将产生经济效益。

据瓦钵梁子乡现有种植成果估计,若按种植2年生瓦布贝母鳞茎计算,3 年后采收,累计总投入成本约6万元/亩,总产值可达15-20万元/亩,净利润3-4万元/亩/年,利润十分可观。

基于种源地优势,帮扶队与当地还鼓励黑水县内芦花镇、卡龙镇、洛多乡、石碉楼乡等地的群众和村级集体经济积极参与,开辟育种和生产基地100余亩,逐步形成规模效应和示范效应。“瓦布贝母个头虽小,但是潜能很大。”唐心曜说

“经济效益好,群众就愿意参与。”卡龙镇瓦布贝母种植基地的尹蔓对种植瓦 布贝母的前景很有信心。据了解,目前卡龙镇已经准备了大约500亩地用于种植瓦布贝母,计划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开展药材种植,并成立中药材初加工工厂,吸引更多年轻人在家乡的土地上挥洒青春与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