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王云 何勤华 凉山观察 王荣升

“你们来得有点早,这个时节来,只有看石榴花,吃不到石榴哦。”4月21日,“行走新巴蜀”四川日报全媒体采访小分队来到凉山州会东县姜州镇郑家坝村,村支部书记郑世林笑着和记者说。

这是一个地处青山间的村落,从镇上出发,沿着干净整洁的村道蜿蜒前行的20分钟里,村道旁的石榴花开正艳,欣欣向荣的田园美景让人赏心悦目。

车停靠在观景台附近,姜州镇党委副书记张建给记者提供了一个消息:郑家坝村上榜第11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是该批次中凉山唯一一个,而“一品”就是石榴。

张建和郑世林带着记者来到观景台,站在这里,环顾一周,目之所及几乎都是郑家坝村的石榴树,火红的榴花挂满枝头,绿叶衬托着红花,红花搭配着绿色。

郑世林说,当地种植石榴有着20多年的历史,但真正形成规模,还是10多年前,但那时石榴的品种是硬籽石榴,对消费者来说不易咀嚼,口感不佳。2014年,村组干部带头改良品种,嫁接软籽石榴,第二年挂果,第三年就实现丰产。至今,郑家坝村已有石榴种植面积1万亩,其中投产8000亩。

特色产业带来的直接效果是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了。郑世林自家种植软籽石榴3000株(约40亩),去年销售收入30多万元。同村的一位大户种植了5000多株,年收入有50多万元。

“看着开花的,其实并不是每朵都能留下。”郑世林带记者钻进石榴林,拉过一枝开了几朵花的树枝告诉记者,“你看,这种是果花,是能结果的,但这种是空花,不能结果,在后期疏果的时候要摘掉。”言语中满是专业和自信。

发展“一村一品”是推动乡村产业集聚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重要举措。张建表示,今后将发掘乡村产业的功能价值,开发特色产品,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离开郑家坝村,郑世林邀请记者9月石榴成熟后再来。“那个时节来,最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