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国向国际社会做出的庄严承诺,也是在新时代新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四川能投总部大楼

四川是工业经济大省和绿色能源大省,围绕建设制造强省,四川提出加快构建以五大万亿级支柱产业和数字经济为主体的“5+1”现代工业体系,将能源化工产业列为重点培育的五大万亿级支柱产业之一。在全国低碳转型中,四川扮演着双重角色,既要在高于全国经济增速和城市化提升速度的进程中建成低碳经济大省,又要为全国迈向碳中和提供清洁能源支撑。

作为四川省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重大能源项目建设的重要主体,近年来,四川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机遇,坚持清洁低碳的产业发展导向,持续优化以能源化工为核心主业,工程建设、类金融、文化旅游为培育主业,大健康和教育为辅业的多元板块协同发展的“1+3+2”新型产业格局。

作为“双碳目标”的重要参与者,四川能投拥有能源开发、电力、化工、制造等全产业链业务,既是绿色能源的生产者,也是能源的消费者。通过构建水风光清洁能源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推进多能互补、节能减排和“源网荷储”协同互动;推进天然气综合开发利用;加快绿色能源化工产业布局;打造“制、储、运、加”氢能全产业链;推进碳中和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等一系列举措,四川能投纵深推进“双碳”战略,成功打造了具有四川能投特色的综合能源服务生态圈,争做能源稳价保供的“压舱石”,能源清洁低碳发展的主力军,服务新发展格局展现新担当,走出了一条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四川能投控股投资兴建的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和四川省重点工程——金沙水电站

构建多能互补的绿色能源体系

能源攸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碳减排的主体。大力发展绿色能源产业,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由之路。

6月28日,全球在建规模最大、单机容量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水电工程——白鹤滩水电站首批两台机组投产发电。白鹤滩水电站投产发电,将对四川建设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打造沿江清洁能源走廊和产业集群等产生深远影响。作为白鹤滩水电站股东之一,四川能投将此项目视作进一步优化自身业务布局,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又一重要支撑。

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四川能投站在了四川能源转型变革的前列。如何更好地发挥四川资源优势,四川能投给出了“水、风、光、气、生物质”等多种能源互补的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方案。

打出“组合拳”的前提,是夯实“基本盘”。10年间,四川能投已拥有大中小型各类水电站174座,总装机(含权益装机)920万千瓦。在金沙江干流上,控股开发总装机56万千瓦的金沙水电站,参股向家坝、溪洛渡、白鹤滩、乌东德四座巨型水电站。

在风电和太阳能方面,已获取省内外风电资源200万千瓦、光伏资源40万千瓦,建成投产15个风电、光伏项目,投产装机容量达94.4万千瓦,累计核准容量达118万千瓦。建成了四川省首个高山风电场和首个农风光互补项目,在凉山州会东县建成总装机超53.6万千瓦的大型高山风电场集群,所属的鲁北、雪山、绿荫塘等风电场项目多次获得全国新能源项目生产运行统计指标对标评比一等奖。

大力推进“气大庆”建设。川渝输气大环线已建成并投运天然气管道150公里,已开始建设管道600公里,在建及建成LNG加气站8座,全年输配售天然气约25亿方。加大开发页岩气、煤层气、致密气等气体能源,加快省级储气调峰设施建设,布局打造“制、储、运、加”氢能全产业链,着力推动“川气留川、川气富川、气化全川”,助力四川打造成为国内国际知名氢能产业基地、示范应用特色区域和绿氢输出基地。

除此之外,四川能投还在大力拓展垃圾焚烧发电、生物质发电等。目前,遂宁、自贡、广安、泸州、雅安、眉山、河南长垣垃圾发电项目已建成投产。分布式能源方面,四川能投则已在省内外储备50余个项目,省内首个冷热电三联供分布式能源项目——新都分布式能源发电项目,获得国家级示范项目称号。

“通过建立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供给体系,可以实现不同形式的能源相互支撑、互为补充,这是实现能源系统稳健性的必然途径。”四川能投党委书记、董事长孙云认为,在现代技术条件下,综合能源供给体系将提升能源子系统之间的协调规划、优化运行、协同管理、交互响应和互补互济水平,在满足经济社会多元化用能需求的同时,提高系统供能可靠性、综合能效,降低用能成本、碳排放量和其他污染物排放量,推动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

在“双碳”目标下,四川能投致力于争当绿色低碳发展赛道上的领跑者。截至10月底,四川能投控股水电、风电、光伏发电装机223.01万千瓦,2021年1-10月累计清洁能源发电量69.48亿千瓦时,节约标准煤213.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554.58万吨,二氧化硫5.12万吨,氮氧化物1.49万吨,相当于每年新增绿植5545万棵(以一棵树每年吸收100千克二氧化碳计算)。为新时期构建以新能源电力为主体的供电网络结构持续发力,以实际行动践行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

供电区域覆盖四川省31个县(市)的四川能投电网

加快建设智能化、数字化电网

电网连接能源生产侧与消费侧,是能源流动与转换的大通道、大动脉,也是保证经济社会稳定运行的基础,在能源生产清洁化、能源消费低碳化、能源利用高效化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智能电网俨然已成为21世纪电网的发展方向,是对传统电网的技术升级和创新。因此,电网建设智能化、数字化成为了“双碳”战略的发展必备。

四川能投是四川省第二大电网公司、四川省电力交易中心第二大股东,是四川省地方电力系统农网、城网、缺电县、 无电地区电力建设项目的总业主。目前已拥有31个县级供电区域,构建了川南、川东、凉山东部、平武青川四个区域电网,供电人口1800万人,约占四川全省总人口的22%。

“拍照、核对、上传、分析,高压开关柜各项指标正常,完成巡视。”11月22日,变电运维工作人员在宜宾市兴文县110千伏石海变电站主控室内熟练地使用变电站智能巡检移动作业终端,对变电站的站内外设备逐一开展巡检,确保迎峰度冬期间电力设备的稳定运行。

110千伏石海变电站作为四川能投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试验田,已在员工减负和探索新型运维方式上取得一定成效。通过整合多源运检数据及各类技术手段,该变电站以推动智能化技术、信息通信技术与传统运检业务融合为主线,建立起变电站智慧立体巡检体系、智慧全面监视体系和智慧综合管控体系。

随着数字中国建设向纵深发展,电网技术、功能、形态加快升级,给建设更加智慧、更加绿色、更加安全、更加友好的能源互联网带来重大机遇。

“立足服务双碳目标,我们将加快电网智能化提升和数字化转型,积极推动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四川能投电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蒋道川表示,“在电网智能化方面,将加强配电自动化、融合终端、电网传感、在线监测等技术运用,实现配网可观可测、互联互通、灵活自愈、全景透明。数字化转型方面,积极建设新一代设备资产精益管理系统,构建现代设备管理体系数字化架构,推动数据贯通融合应用,努力实现‘设备、作业、管理、协同’四个数字化,实现业务在线化、作业移动化、信息透明化、支撑智能化。”

2022年底,四川能投将基本建成数字化电网,初步实现传统电网向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2035年全面完成输电侧和配电侧均衡发育,实现“源网荷储”有机协调,构建现代能源新体系。四川能投所属电网资源配置能力、安全保障能力和智能互动能力将达到先进水平,实现本地清洁能源100%消纳。

与此同时,四川能投加速推进农村电网现代化,加快实施农网巩固提升工程,促进农业生产、乡村产业、农民生活电气化。今年,57个农网巩固提升工程项目正在加紧建设。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增强农村电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确保“生命线”电力线路能为乡镇正常供电,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四川能投川化集团北海优质钾肥项目5万吨三聚氰胺装置

推动能源化工节能降碳增效

面对节能降耗与效益增长的命题,作为四川省属唯一的能源化工企业,在作答如何实现能源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命题时,四川能投坚定推进能源科技自立自强,依靠科技创新,引领能源化工高质量清洁低碳发展。

作为新能源产业链最上游的锂矿,由于具有提供动力燃料、核聚变能和强大储能的作用,被称作21世纪的“绿色能源金属”和“白色石油”,是新型能源化工产业板块的重要一环。

初冬时节,四川阿坝的李家沟锂辉石矿项目正加紧建设。该项目是目前国内投资最大的锂矿采选项目,年采选原矿105万吨,年生产锂辉石精矿18万吨。

在李家沟锂矿项目开发建设上,四川能投举“环保旗”、打“生态牌”,走矿山开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发展之路。从开发能耗看,李家沟锂辉石矿山采用科学合理的采选方法,优先采用充填采矿方法,选矿多碎少磨,尽力提高回收率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固体废物妥善处置率达到100%。

四川能投将矿业开发与绿色矿山建设相结合,通过植树造林、生态修复等形式,形成“开发、保护、绿化”的良性循环,从而达到控制和减少碳排放的目的,充分利用当地矿区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建设成“花园式”矿山,矿山绿化覆盖率达到可绿化面积的100%,基本实现矿区环境天蓝、地绿、水净,最终形成新的绿色可持续的矿业开发新格局。

加快高耗企业淘汰、加快产线节能改造、加快光伏规模化开发试点、加快储能项目建设……四川能投频频加快节能技改的步伐,既来自于外部能源紧张的现实压力,也离不开集团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

在广西北海市铁山港区,总投资初步设计概算7.87亿元的四川能投48万吨优质钾肥项目(一期)是川桂合作协议签定后四川省骨干国企入驻广西的第一个产业项目,也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双百双新”产业项目。以“绿色化工”为目标,该项目以节能减排为宗旨,综合回收利用三聚氰胺尾气进行节能技改,以实现节能降耗。

通过加强与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专业科研院所、知名高校、优势企业的合作,四川能投不断推进碳中和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重点突破绿色化工、新型储能等技术瓶颈,支撑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

高端化、绿色化是化工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四川能投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王诚强调,聚焦能源化工产业这个核心主业,补齐我省化工产业,特别是精细化工、高端化工短板,是四川能投今后发展的重点方向。“这些高端化工项目布点完成后,不仅能支撑企业的未来发展,更重要的是,对服务国家战略和四川省战略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全国第一家国资企业专属云“四川国资云”发布

探索“能源+数据”发展新模式

当前,能源革命正在与数字革命走向深度融合,数字化成为能源领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在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里,碳中和路线图明确,并将数字经济、新能源、创新等要素作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支柱。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也是实施双碳行动的重要路径之一,尤其是当前党中央决策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建设时期,能较好地引领四川数字产业的整体发展。作为“新基建”的新型数据中心建设,是支撑数字产业发展的重要底座。

12月8日,位于四川简阳的中国西部第一个超大规模区块链数据中心——四川能投天府云数据产业基地项目建设现场,吊臂起落、车辆穿梭、机器轰鸣,施工人员正在紧张有序地作业。

天府云数据产业基地项目是四川能投按下优化产业结构“快进键”,跑出高质发展“加速度”,推动主业辅业联动发展和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同时也为全省传统产业实现数字化降“双碳”奠定坚实的数据“粮仓”。

“该项目的实施,既可以加快推动四川能投转型发展,也可以推动成渝地区构建中国数字经济第四聚集区,同时提供大量就业,吸引数据研究中心、区块链研究院及相关领域高端人才入驻。将加快推进项目按期建成,并致力于打造成为成都乃至整个西部数字产业布局的重要基石工程、标志性项目。”四川能投数字产业公司副总经理邓述军表示。

在数字经济方面的实践探索,是四川能投乘着“双碳”东风,推动产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与此同时,管理好企业的碳资产,并将其发挥出有利的价值可以说是近40年内企业必然需要面对的问题。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指引下,四川能投通过多渠道、多平台等方式,在碳资产增值业务方面开展了系列探索实践,通过软件、绿色金融、大数据方案部署,以及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为产业链上下游提供碳减排服务,加速实现“双碳”目标。

目前,四川能投全面开展了公司碳盘查和碳交易各项工作,通过控排企业自查、子分公司复核,集团内部碳资产公司提供专业化服务等方式,摸清了控排企业碳排放底数,建立了集团公司完整碳账本。

同时,四川能投积极与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对接研究碳金融业务,开发设计碳资产金融产品。从产品体系出发,提供碳咨询、碳盘查、碳资产开发、碳交易、碳平台、绿色金融平台服务,从源头搭建低碳运营模式,设计碳减排实施路径,同时结合双碳业务培训体系,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的碳资产管理体系,为企业提供持续碳能力建设服务。

四川能投在革命老区巴中市通江县种植杜仲树500余万株

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

10月23日,霜降,凉山州普格县五道箐镇特博波乌村村民吉泽色哈一大早便出门巡山。作为林业养护员,他的目的地是村里的洪莫窝补山区域,那里是四川能投林业碳汇项目示范基地。

无论是降低化石能源在使用过程中的碳排放,还是研究用非碳能源进行替代,都属于从排放端来探讨如何减排。实现双碳目标,还需要在固碳端发力,通过生态建设,土壤固碳,碳捕获、利用与封存等工程及技术,去除那些不得不排放的二氧化碳。

森林碳汇是目前世界上最为经济的“碳吸收”手段。四川是林草资源大省,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方面具有先天的资源优势。目前,四川已实施林草碳汇造林项目17个,是国内较早探索林草碳汇的省份,也是全国森林碳汇发展优先布局区。

本着“先行先试、打造精品、示范带动”的原则,2020年,四川能投和四川省林草局合作,率先在凉山州普格县启动四川能投林业科技产业园,打造林业碳汇项目示范基地。通过深度挖掘林业发展优势、注入高新科技、布局现代产业、建立利益链接机制,进一步集聚和释放林业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在破解凉山州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突破和示范带动作用。

该项目涉及普格县螺髻山镇黄草坪村、五道箐镇采洛洛博村等两镇九村。项目规划总面积 20.36平方公里,受益村民中有80%为少数民族。四川能投集团准备在约938.41公顷的土地上,栽植约800公顷漆树12万株、补植和养护约138.41公顷的云南松、高山栎、冷杉、桦木等各类苗木约13万株。项目预期将在未来30年内吸收大气中63万吨二氧化碳。

该项目的实施,将助推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大熊猫、林麝等珍稀和濒危物种的栖息地恢复,其次还将保护土壤不受侵蚀、预防山体滑坡和洪涝灾害。同时,项目实施后恢复的森林生态系统还能有效增强当地生态系统和社区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增强关键栖息地生态系统的连通性,构建物种种群交流的廊道。

除此之外,当地村民通过参与植树造林和森林管护,不仅能获得就业机会,增加贫困家庭的收入,更能增强当地百姓种苗培育、造林的技术和森林管护的技能,大大提升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根据四川能投“十四五”战略规划,四川能投将持续开展碳汇基础能力建设,建立碳汇发展专业团队,搭建碳汇技术服务平台,开展林草碳减排核算方法研究并参与制定相关核证技术标准,探索参与企业、地方政府碳汇林建设和管理。

孙云表示,当前生态文明建设迈入历史新阶段,四川能投将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和双循环发展格局,深耕厚植“森林+”“园区+”“湖泊+”战略,在深化改革中做强做优,深度参与林业改革和现代产业发展,加快打造现代林业产业链链长,以更强的政治担当,当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主力军。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能源转型,离不开创新发展、勇于争先的企业先锋。四川能投致力于成为绿色低碳发展赛道上的领跑者,以更大的社会责任感投身新的发展潮流中,打造具有四川能投特色的综合能源服务生态圈,为能源体系生态圈、全要素深度转型寻求突破口,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链,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不断贡献四川能投智慧和方案。(李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