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记者 王成栋
近日,2020年四川省委一号文件(《关于推进“三农”工作补短板强弱项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下发公布。
如何看懂2020年省委一号文件?川报观察记者走访了四川省委农办相关负责人。
文件全文一万余字,共5个部分、26条,包括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分类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和开放合作、加强党对农村工作领导五大板块。
“今年的省委一号文件,突出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加快建设‘10+3’现代农业体系、加快建设‘美丽四川·宜居乡村’、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等重点,有很多新政策、新举措和新亮点。”前述相关负责人说。
关键词:脱贫攻坚
◆目标:
以攻克深度贫困堡垒为重点,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背景:
根据中央要求,今年底前要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去年,全省实际减贫50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的9.6%下降至2019年底的0.3%,全省藏区贫困县全部摘帽。 目前全省还有7个贫困县未摘帽、300个贫困村未退出、20万贫困人口未脱贫。其中要摘帽的7个贫困县和剩余贫困人口的87%全在凉山州,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同时,安全住房和安全饮水等“三保障”方面也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防止返贫、巩固脱贫成果任务也比较繁重。
◆亮点举措:
挂牌督战凉山州7个未摘帽县和重点村,全面落实综合帮扶凉山州脱贫攻坚34条支持政策和16条工作措施,尽快完成住房安全、饮水安全建设任务,确保“两不愁三保障”达标。
抓好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和“三落实”“三精准”“三保障”回头看发现问题整改,同步抓好脱贫攻坚巡视督查、成效考核、第三方评估等反馈问题整改,确保实现全省剩下的7个贫困县摘帽、300个贫困村退出、20万贫困人口脱贫目标任务。同时提出,要建立健全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加强对不稳定脱贫户、边缘户的动态识别,将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及时纳入帮扶。
关键词:稳定粮食生产
◆目标: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9000万亩以上,实现粮食总产700亿斤、油菜籽产量300万吨
◆背景:
作为粮食生产大省,确保省内粮食总量平衡、基本自给,既是中央对四川的要求,也是四川必须肩负的责任担当。这几年,虽然我省粮食产量连年丰收,但粮食生产丝毫不能大意。
◆亮点举措:
今年省委一号文件要求,保障粮食安全必须坚持“稳”字当头,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今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要在900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稳定在700亿斤左右,油菜籽产量达到300万吨。
以90个粮食主产县和48个产油大县为重点,加快建立一批现代粮油产业园区。优化完善粮食补贴政策,新增粮食补贴向主产区、主产县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开展粮食生产“稻香杯”丰收奖评选。为深入落实藏粮于地战略,文件还专门对建设高标准农田作出部署,明确今年全省要新建高标准农田380万亩,并要求统筹整合相关涉农项目资金,确保中央和省、市(州)、县(市、区)财政补助资金每亩共计不低于3000元,确保达到建设标准。
关键词:生猪产能恢复
◆目标:
力争全年完成6000万头生猪出栏任务
◆背景:
受非洲猪瘟影响,生猪生产和猪肉价格出现明显波动。此前,我省连续出台了“猪九条”“金融八条”“猪新八条”等系列政策,推动生猪产能逐步恢复。中央要求,今年年底前四川的生猪产能要基本恢复到接近正常年份水平。
◆亮点举措:
进一步压实各级责任,将全省2020年6000万头生猪出栏任务分解落实到市(州)、县(市、区)。要求各地严格落实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措施,坚持补栏增养和疫病防控相结合,推动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严格落实国家和我省扶持生猪生产的政策举措,抓紧打通环评、用地、信贷等瓶颈;建立畜禽养殖基本用地保底管理制度,满足畜禽养殖设施多样化的用地需求。
关键词:建设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
◆目标:
进一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擦亮农业大省的金字招牌”
◆背景:
2018年,四川提出了打造全省农业“10+3”产业体系的重大战略部署
◆亮点举措:
除了粮食和生猪产业外,文件对川茶、川菜、川酒、川竹、川果、川药、川牛羊、川鱼等优势特色产业和先导性支撑产业的发展也作出了部署,提出开展优质生产基地建设行动,推进全国优质特色农产品供给基地建设,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继续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围绕“10+3”现代农业体系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和万亿产业。
三大支撑性产业发展方面,则提出加快国家级种子生产基地、国家区域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南繁基地和畜禽(水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引机入川”推广计划;启动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烘干物流设施建设工程。明确将现代农业“10+3”产业落地到园区,择优遴选一批现代农业园区深化培育,继续开展现代农业园区考评激励。
关键词:补齐“三农”领域短板
◆目标:
实现农民转移就业2400万,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9%
◆背景:
除了脱贫攻坚战外,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农”领域短板主要集中在农民收入、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农村人居环境等方面。
◆亮点举措:
农民增收方面,落实农民增收县(市、区)委书记和县(市、区)长负责制,继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落实加强农民工服务保障16条政策措施,实现农民工转移就业稳定在2400万人左右,今年要确保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的目标任务。
农村基础设施方面,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继续推进“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提质扩面,在完成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硬化路和通客车任务基础上,有序推进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等通硬化路建设。今年新(改)建农村公路1万公里,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任务,加快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逐步推动天然气向农村覆盖,打好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决胜战等等。
农村社会事业方面,加强乡镇学校建设,统筹乡村小规模学校布局,改善办学条件,落实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对应聘到艰苦边远地区乡村工作的应届高校医学毕业生,给予大学期间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适当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和个人缴费标准。
农村人居环境方面,要因地制宜、分类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大行动”,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示范村建设。实施新一轮城乡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推进方案,确保90%以上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建设,实现50%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带动全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全面实施村庄清洁行动,加快推进村容村貌改造提升。
关键词:继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目标:
进一步激活农村“人、地、钱”等资源要素,激发乡村振兴活力动力
◆亮点举措:
土地方面,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严格农村宅基地管理,基本完成“房地一体”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研究完善配套制度,依法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文件明确要求,新编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应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制定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时,应安排至少8%新增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乡村产业和项目发展用地。
同时,建立健全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机制,加快集体资源资产“三权分置”改革,推动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全面推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有序开展集体成员身份确认、集体资产折股量化、股份合作制改革、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等工作,鼓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加强与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工商资本联合合作。
投入方面,落实涉农县(市、区)每年公共财政支出中对乡村振兴投入要达到一定比例的政策规定,建立全省统一、相对稳定的乡村振兴财政投入统计科目口径;要求各地政府要在一般债券支出中安排一定规模,支持符合条件的易地扶贫搬迁和乡村振兴项目建设;落实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进一步提高农业农村投入比例的政策规定;完善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贷款风险补偿金制度,引导金融资本推动“10+3”现代农业体系建设;继续实施国有经济支持乡村振兴计划。
人才方面,落实促进返乡下乡创业22条政策措施,实施优秀农民工回引培养工程,把优秀农民工逐步培养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村社干部、职业农民;支持农业、水利、林业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业;推行岗编适度分离机制,有组织地动员城市科研人员、工程师、规划师、建筑师、教师、医生下乡服务。文件明确城市中小学教师、医生晋升高级职称前,原则上要有1年以上农村基层工作服务经历。
关键词: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
◆目标:
实现乡村振兴,必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地位不动摇,党管农村的原则不放松、力度不削弱
◆背景:
办好农村的事情,关键在党。去年党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是党历史上首部关于做好农村工作的党内法规,对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作了系统的规定。
◆亮点举措:
重点在建立乡村振兴责任制方面作出安排部署,要加强《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的宣传贯彻,研究制定我省实施办法。落实党政一把手抓乡村振兴第一责任人制度,市(州)党委要把农村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县(市、区)委书记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农业农村工作上,当好乡村振兴的“一线总指挥”。健全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考核机制,建立健全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制度。
同时,落实各级党委、政府每年向上级党委、政府报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工作制度。继续开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考评激励。强化问责约谈机制,明确今年要把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和省委的“三农”政策贯彻落实情况作为巡视巡察重要内容。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川观网友133487 2020-03-30
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