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换届之期,各地新班子新队伍陆续上岗履职,尤其有一大批政治硬、思想活、年纪轻、学历高的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为造福百姓群众、促进地方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新动力。当然,不乏部分年轻干部有学历、缺阅历,有想法、缺办法。为此,各地为新班子和年轻干部开展培训教育、实施提能赋能工程,为的正是提升年轻领导干部的履职能力和解题本领、实干素质。事实上,培训教育是实现干部提素能、增长干、强本领的有效方式和必要路径。

但是,不乏少数地方开展干部专项提能培训,往往采取“统训”方式,即不顾干部专业岗位和系统行业,一律进行统一标准、常规培训,缺少针对性、实践性和指导性,甚至存在“敷衍应付”现象,导致培训失去价值和作用,容易滋生培训形式主义,不利于帮助年轻干部打破“能力恐慌”瓶颈。比如,有的将同一批晋升提拔的年轻干部进行“班次”培训管理,划分进入一个培训专班开展,导致不同岗位、不同系统、不同行业的年轻干部“学的一样”、“训的一致”,甚至个别培训班以填鸭式、灌输式方式进行,采取流程化、模块化培训设计,导致“训与不训一个样,训还不如不训”,造成培训资源的严重浪费,也削弱了教育培训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选人用人贵在因事择人,提能培训同样贵在精准施训、以事训人。新时代下,锻造政治过硬、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显得特别重要,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更加凸显,决定了干部提能锻炼要注重实际性、实效性和实用性。“统训”方式,无疑落入了走过场、图形式、当任务的窠臼,难以真正让干部得到实质性的能力提升和作风转变。且知,每名干部从事的岗位不同、专业不同、发展方向不一,决定了其培训诉求、培训需要、培训意愿因人而异,若采取流水线作业、机械化制作,必然让培训教育失去了本质意义。

此外,培训不能先入为主、替人做主,得以需求侧为导向、坚持问题导向,从补短板、强弱项、固根本做起。要知道,培训对象对学什么、训哪里、补何处更有话语权。换而言之,精准调训、精选课程、合理安排,关键就得了解干部的特长和不足、岗位和职责、使命与担当,综合考虑、研判分析、精准摸排,确保培训提能供给侧与之匹配和契合。相对应,要将培训对象进行归类和划分,同时结合当前中心工作和大局任务进行联动同频,防止培训与实际脱节、理论与实践脱钩。如此,综合吸纳、全方统筹、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才能让培训提能真正内化于心、化外于行、融化于能。

知为行之始,行为知之成。培训教育为的是提素养、强实干、敢担当、勇作为,打破“统训怪圈”、走出“统训泥淖”,关键在于能否实施专业训练、实践锻炼、能力历练、本领锤炼。因此,强化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多些场景式、体验式、实践式培训,开设基层一线、现场教学、项目建设等课程安排,以实打实、重实干、求实效推动培训提能走深走实、落地落细。(段官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