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共下一盘棋 川渝唱响“双城记”

重庆市万州区市民李溪在成都市新都区工作、生活并申请了成都市居住证,准备和女友登记结婚。6月15日,他在四川省民政厅门户网站“婚姻登记预约”栏目进行了新都区婚姻登记处的网上预约,两天后就可以和女友去登记领证了。“幸福来得如此之快!”李溪感叹。

2021年1月15日,成都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城中服务大厅内部的“川渝住房公积金一体化绿色通道”。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强 摄

李溪口中的“快”,源于川渝两地开展的多项“川渝通办”服务。从去年两地启动川渝婚姻登记预约服务到现在,群众通过川渝民政部门共预约川渝婚姻登记48442对。

不仅仅是快,办事方便、出行便捷、生活舒心……正成为越来越多川渝群众的共同感受。

2020年初,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标志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一年多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正在加快成势见效。

重大战略部署落实落地

中央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后,川渝两地迅速行动。

2020年1月6日,重庆市委常委会和四川省委常委会在同一天分别召开扩大会议,专题传达学习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意见。

随后,四川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暨推进区域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应时而生,协调推进战略实施。同时,建立由川渝两省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牵头的联席会议机制,构建起决策层、协调层、执行层上下贯通的三级运作机制。在规划层面,全省“1+4+7”政策体系陆续出炉。

2020年7月10日,四川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决定》,以全会形式研究部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格之高,前所未有。

今年5月27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在重庆市永川区召开。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邓长金说,与前两次“线上”联席会议不同,这次会议既研究了有关文件,听取了重点合作平台进展汇报,还举行了开工仪式。

各领域合作全面开花

6月4日,成渝地区八方协同建设世界级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暨地方产品(德阳)推介会在四川省德阳市举行。四川省成都市、德阳市、眉山市、资阳市,重庆市渝北区、江北区、江津区、永川区八方经信部门和相关装备制造企业齐聚一堂,川渝地区八方协同建设世界级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今年,川渝推出合力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项目24个,涵盖一大批高铁、高速公路。随着成渝中线、成达万、渝西、渝昆等高铁项目的推进,“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呼之欲出。

共抓大保护、共护绿水青山,双方成立全国首个跨省市的联合河长办,在水、大气、固废等10个方面签订合作协议,启动川渝联合执法行动。

公共服务多点突破。如今,两地已推动两批次共210项川渝通办事项线上“全网通办”或线下“异地可办”。

一年多来,川渝两地携手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开局良好。数据显示:川渝两省市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近7.4万亿元,占全国比重较2019年提高0.15个百分点;重庆主城和成都经济增速均达到4%,双核引领发展态势明显。

“今年的发展态势,更进一步。”邓长金说,2021年,川渝两地将共建重大项目67个,总投资1.57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额1016亿元,相比2020年均翻了一倍多。

【亲历】

“干成了一件多年来想干而没有干成的事”

——四川创造性实施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两项改革

武胜县石盘镇边岩村在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大会上,现场征集民意。陈本刚 摄(资料图片)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丹

“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两项改革是近年来四川涉及最广泛、群众最关注、影响最深远的重大基础性改革之一。”作为改革亲历者,6月17日,省两项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民政厅厅长益西达瓦回忆起改革的推行情况时表示,省委针对“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发现的镇村设置“数量多、规模小、密度大、实力弱”问题,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长远负责的态度,准确把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创造性实施了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两项改革”。通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干成了一件多年来想干而没有干成的事”。

益西达瓦说,改革前全省有乡镇(街道)4610个、建制村45447个,“多、小、密、弱”,严重稀释公共资源、降低服务效能、影响基层治理、束缚乡村发展。为此,在广泛调研、充分论证、先行先试基础上,2019年10月我省全面启动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2020年2月,接续推进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并调整村民小组、优化社区设置,打出一套从乡村到城镇的城乡基层建制调整“组合拳”。全省乡镇(街道)减少1509个、减幅32.7%;建制村减少19078个、减幅41.98%;村民小组减少156025个、减幅40.4%;优化新增社区461个、增幅5.91%。通过改革,全省城乡空间布局更加优化,构建了新型城乡形态;经济增长动能更可持续,夯实了乡村振兴产业基础;基层治理体系更有效率,夯实了乡村振兴组织基础;基层干部队伍更具活力,化解了困扰农村多年的基层干部队伍老弱化难题,夯实了乡村振兴的人才基础。

“两项改革是一次坚决对标对表、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实施的一项顺向调整改革实践。”益西达瓦回忆改革历程时说,两项改革推进中,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根本标准,明确顺向调整改革原则,“只向区划建制要效益,不与人民群众争利益”确保了群众当期利益不受损、长期福祉有增进。两项改革在全国范围产生积极影响,被列为中国改革2020年度唯一省级特别案例。

“两项改革是一篇前后相续的大文章。”益西达瓦介绍,重在调整优化的“前半篇”已全面完成,重在提质增效的“后半篇”正有序推进。当前,各地正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将“后半篇”文章作为我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先手棋、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招、深化基层治理改革的主抓手,围绕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发展质量、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治理效能四大任务,推动改革成果转化为发展红利和治理实效,为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夯实底部支撑。

【读档】

川航3U8633航班机组成功处置险情

2018年5月14日,从重庆飞往拉萨的川航3U8633航班在飞行途中出现重大险情,机组人员成功进行处置并将飞机备降成都双流国际机场。6月8日,中国民航局和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川航3U8633航班机组“中国民航英雄机组”称号,授予机长刘传健“中国民航英雄机长”称号。

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

2018年6月29日—30日,中共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体会议在成都举行。大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决定》和《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作出大力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形成“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战略部署。

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管理局成立

2018年11月,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管理局成立,成都、绵阳等7个管理分局相继挂牌成立,宣告中国大熊猫保护事业跨入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新时代。

首届文旅发展大会召开

2019年4月,首届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在成都召开,这是在全国省级层面率先筹备召开的文旅发展大会。大会首批命名10个天府旅游名县、20个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和8家文化旅游产业优秀龙头企业。出台了《建设文化强省中长期规划纲要(2019-2025)》《关于大力发展文旅经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的意见》等文件,形成“1+1+2”政策制度体系,对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进行了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

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治和应急管理体系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我省研究出台《关于健全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工作方案》,印发《关于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治和应急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全面推进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控、医疗救治等体系建设。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通航

2021年6月27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正式通航,成都成为继上海、北京之后中国大陆第三个拥有两个国际枢纽机场的城市。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是我国“十三五”期间规划建设的最大民用运输机场。本期建设“两纵一横”3条跑道、71万平方米的航站楼以及相应的配套设施,满足年旅客吞吐量6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30万吨的需求。

本版撰稿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