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成博  摄影 向宇

6月4日,第九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在成都举行。当天上午,媒体融合发展高峰论坛以“权威声音与平台力量——媒体深度融合中的视听传播”为主题,邀请到1905电影网董事长、总经理李玮进行分享。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疫情视听领域也展现了巨大潜力,国内首部战疫题材纪录电影《武汉日夜》1月22日上映,首日排片12.8,创下纪录电影的排片纪录——幕后主力团队就是1905电影网。李玮以《武汉日夜》为例,分享了通过构建融媒体助力电影宣发的新实践经验。

宣发策略:500条短视频背后的融合联动

作为国内首部战疫题材纪录电影,《武汉日夜》生动诠释了伟大抗疫精神,表达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主题,礼赞英雄的国家、英雄的人民,彰显民族的精神、国家的韧性和时代的风骨。“

李玮表示,疫情之下,武汉的日夜,不只空旷的街道,还有努力生活的身影,更有“破茧而出”的平凡人。他们无所畏惧,迎接阳光。在这座英雄的城市,900万人迎来一个个清晨和黄昏。他们的面孔,模糊又清晰。他们的名字,普通又独特。他们的生活,平凡又有分量。

“做这样一部电影的宣发,做到有有深度、有人情、有温度地去传递疫情为我们所带来的某种坚持——理想和信念、原则和底线,是我们的一次挑战。必须打破常规,构建融媒宣发电影的新生态,完成对于电影内核具有美感、最终完成启发美的意义传播,势必得从内容角度进行二次建构,融合新鲜的、媒介的技术,去完成更为落地的美的概念传达,形成自己的话语体系,甚至审美体系。”

一般来说,一个影片的宣发预热到逐步密集到最后一周冲刺,至少应该有三个月左右的宣发期。而对于《武汉日夜》来说,从2020年12月23日确定影片2021年1月22日在全国院线上映,前后只有一个月时间。

“我们当时的宣发计划是浓缩型精华版的宣发方案,充分发挥融媒体的矩阵作用,做好影院、电视、网络的多屏联动,使传统媒体、新媒体、异业合作互为补充,直播、短视频、线下活动形成闭环。在倒计时30天,我们制作完成并推送的短视频500支,图文报道150条,电视专访30支,影院贴片宣传片2支,大型直播活动3场27小时,携手电影人开启覆盖50城的257场公益点映。”

宣发定位:离人心够近,但“克制”

如何理解《武汉日夜》?

李玮认为,在疫情传播的极端情境下,考验着人性的卑劣与高贵,在生命的脆弱与命运的无常中书写永恒的真爱,不少影片往往具有煽情的效果。“与这些影片不同,《武汉日夜》冷静地记录那些与死神较量的场景,那些生死相隔的悲情场面,那些劫后余生的欣喜与激动。”

“一部好的纪录电影,是离现场够近,离人够近,离人心够近。“影片在一种旁观式的记录中,尽可能保持冷静客观的视角,既不介入事件,也不与被采访者对话。影片默默展现了医护人员抢救病人的珍贵影像,同时也定格了一些温馨的日常镜头,甚至记录了生离死别时的悲恸无声。”

李玮表示,《武汉日夜》的宣发同样要离现场够近,离人够近,离人心够近,”我们的镜头尽可能地对准普通的医护人员、志愿者和患者,也没有刻意用煽情的场面来渲染道德上的至善,更没有用人物的豪言壮语来直抒胸臆,而是时刻保持一种低调克制的观察、记录与还原。”

宣发基调:珍贵的“战地文献”和特殊时期的平民史诗

《武汉日夜》的图文、短视频、直播、特辑聚焦武汉封城后安静的白天街市,也表现夜夜幕下紧张抢救的“医院”,关注医护不分日夜始终如一的忙碌、争分夺秒的抢救、齐心协力的合作,也关注病房里发出嘀嗒声、蜂鸣声。

李玮表示,这部影片中,她印象特别深一幕是疫情结束一位医生深情地与那些仪器一一告别,对它们表达感谢。

“在这场生死较量中,参与其中的不仅有人,还有那些时刻运转的机器。我们用镜头放大了这些感动了我们的细节,这些细节有患者紧紧抓住医生的手不放,有方舱医院里神态轻松的病人欢快地跳着广场舞,还有家属接过遗物时面对护士的道歉仍然真诚地道谢。有些场景是大家熟悉的,但这些细节是被大家忽略的,通过放大细节让观众看到普遍的人文关怀,它们不动声色地传递了一种比钻石还贵重的价值:信任。”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二次创作和传播,影片让观众、用户明白影片为什么取名《武汉日夜》,“这不仅是一场昼夜颠倒的战斗,更是人人身处其中无法松懈的与时间的竞跑。”

同时,影片从三十位摄影师拍摄的一千小时的素材中选取,这使它成为了不同于常态下有构思的纪录,部分的情节显得跳跃和不连贯。在当时那种十万火急、生死难料的情况下,拍摄者很难花心思去设置场景或安排情节,也少有机会追随被摄对象以记录他们完整的经历,只能在被各种条件限制的情况下见缝插针地完成点滴的记录。

“武汉的日夜不只是武汉人的记忆,更是我们中国人的共同记忆,经历了疫情的中国人,深深地明白,当我们身处困境的时候,我们最需要的是什么,是人与人之间的真情陪伴,我们理应用一种宽容的心态来对待这份珍贵的‘战地文献’和特殊时期的平民史诗,它是送给每一个平凡英雄的赞歌,是献给伟大的中国人民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