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2530万四川青年是如何学习党史、宣讲党史的?
4月上旬至5月上旬,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省委宣讲团的特色分团,新时代文明实践青年宣讲分团深入四川各个基层特别是革命纪念地、红色遗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与基层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年群体开展面对面、互动式座谈宣讲。
这个青年宣讲团有5位青年,他们中有博士生,有大学教授,有行政人员,还有团委书记,宣讲各具特色。快来看看他们是如何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
本期登场的,是党史学习教育省委宣讲团特色分团——新时代文明实践青年宣讲分团团员,成都银杏酒店管理学院宜宾校区分团委书记、专职辅导员刘宇超。
刘宇超的宣讲方式别具一格,他用一首首红歌,将自己宣讲的内容串联起来,大家在听完红歌后发现,原来这些耳熟能详的歌曲背后,还有这么多感人的故事。本期视频,刘宇超为我们带来了一首《国际歌》,以及歌曲背后主人公瞿秋白的故事。
“红色歌曲以历史的视角见证了中国人民不屈的性格,见证了中国共产党所创造的繁荣。”谈及自己选择用唱红歌的方式进行宣讲的原因,刘宇超直言,作为中国革命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红色歌曲所表达的不仅是歌曲本身的内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红色歌曲的发展与进步还见证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不是说教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灵魂的一项使命。”刘宇超说,中华儿女骨子里和血脉中都有一种精神期盼和理想追求,这就是我们伟大民族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也是根植于中华大地的一份乡愁情怀,“所以,我才选择用唱红歌的方式来讲党史。”
故事的主人公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国际歌》的中文译者。1935年6月18日,瞿秋白清唱起《国际歌》。歌毕,他笑赴刑场、直面枪口,说“此地甚好”。他的遗体被草草入殓,葬于荒岭之中,与之相伴的是对中国共产党的忠诚与信仰和对革命事业的不舍与眷恋。
“他在牺牲的时候唱着自己翻译的国际歌,在36岁的金色年华将生命献给了他所认定的事业,他的一生是光荣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刘宇超说,自从认定了跟党走,瞿秋白烈士就踏上了一条为之奋斗毕生的旅途,这是革命的红色之旅,他的整个青春,都闪耀着理想信念的光芒,“所以我想宣讲他的事迹,传扬他的精神。”
“他的故事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他的勇敢、他的坚定、他的执着、他的奉献,这几个词组成起来,呈现在我脑海中的就是高扬的旗帜、无悔的青春、坚定的脚步。”刘宇超说,瞿秋白牺牲的时候,他的女儿瞿独伊才14岁。后来,新中国成立了,瞿独伊在天安门城楼上用俄语向全世界报道了这一消息,“每每想到这幅画面,我真的很感动。父亲虽然没有看到新中国的成立,但是她的女儿通过眼睛看到了。这是穿越时空的对话,更是女儿在继承他的遗志。”刘宇超说,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踏着革命先辈的足迹继续向前,不管前面有多大的困难,都要越是艰险越向前。
“我们青年一代,更要学好党史,把时代赋予的责任扛在肩上,把青春的旗帜高高地举起。”刘宇超说,自己一定会唱响唱好国际歌,因为这首歌既展示了革命先烈的壮志豪情,又凝聚了广大青年为理想奋斗的磅礴力量,“特别是最后一句歌词,‘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刘宇超说,其中展现出来的信仰与理想、责任与担当,与瞿秋白的故事一起,在历史的长河里永闪光芒,“我们应当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真正做到红色基因和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听温柔博士小姐姐讲党史,是怎样一种体验?| 五四特别策划·青年宣讲团来了①
精神的力量!来自川大的年轻副教授“对话”年轻烈士 | 五四特别策划·青年宣讲团来了②
被震撼,被感动!这位青年宣讲团成员眼里的英雄,就在他身边 | 五四特别策划·青年宣讲团来了③
同是川大校友,这位在职博士是如何讲江姐的? | 五四特别策划·青年宣讲团来了④
策划 孙琪 吴浩
编导 王博尔
视频 周芷冰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不一样的体验
红歌教育人
红色歌曲,激励青年
这种精神传承要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