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涓

客观地说,今天的电影工作者要在竞争激烈的影视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并不容易;受短视频碎片化娱乐浪潮冲击,长达109分钟、讲述扶贫题材的电影《阿莫阿依》要想形成震撼的艺术效果则更难。但这部剧却诚挚地以长镜头方式,通过田园诗般宁静安详、舒缓悠长的节奏进行反复皴染,最终呈现出一帧帧展示生命之美的靓丽画卷,实在难能可贵。也正是这种美,赋予了该片洗刷人们先验观感的力量,令人耳目一新,从而享受到一场美的体验历程。

萌而未发:浑金璞玉的原始美

影片开始,用较长篇幅刻画阿莫阿依的童年与少年生活。一个懂事而善良的彝族孩子,小小年纪便肩负起沉重的家庭负担。她用稚嫩的肩膀背起弟弟,背起猪草,背回被清晨阳光点燃出闪耀金光,仿佛一片片跳跃火苗的漫山遍野的黄玉米。

随着叙事推进,廊檐间的光影随着季节逐渐盈缩,阿依的身体也在流转的岁月中逐渐变化,而一些事物却永恒如常——火塘边日复一日的烤土豆蘸辣椒,过年团圆时的酸菜腊肉炖洋芋,偶尔用石磨推出来的豆花汤,永远看不清影像的黑白电视机,还有奶奶的口弦和母亲那信号总是不佳的老手机,仿佛都在暗示着什么。在这时光日历中,它们还以彝族特有的元素彰显着山区独特的风貌,仿佛一张张褪色的老照片,遥远却有质感。

阿莫阿依生活在这混沌的安静中,如大山般沉默坚韧,如土地般质朴醇厚,又如河水般善良隐忍。几乎从不说话的她只是笑着,跟着村里人一起羞怯而开心地庆祝新年,从未开口言语。直到第一句台词:“可是我没有书包。”这一句少有的表达,流露出对读书既欢喜又无奈的隐忧。

从此,她用课堂上每一寸光阴回报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并拼尽每一点力气穿越长长的山路,奔跑回去照顾年幼的弟弟、妹妹。最终,她还是决定放弃读书以照顾亲人,任凭老师、校长如何劝说,只是深深低下头,将自己埋在深深的沉默中。她用深厚的爱意奉献着自己,把天赋与渴望悄悄隐藏,正如千百年来奉献着一切的大地。

所以,这漫长镜头与其说是要凸显山区生活的艰困,毋宁说是对艰苦环境中质朴生命的赞美。阿莫阿依的童年用一种萌而未发的生命状态,呈现出金子般质实的美好。而同样美好的,还有电影视角下带着原始纯洁魅力的民族特质。

迎光生长:刚健沉毅的进取美

如果说阿依展示的是人类童年时洁净与质朴的浑厚,是璞玉浑金的天然,入学后的她则绽放出美玉般晶莹的光芒和纯金般闪烁的色彩。

朝阳起时,她挎着背篼改成的小书包走进学校,认真学习老师口中抑扬顿挫的音节,虔诚认识文字开篇天地人。看到同学因未完成作业被罚站,就默不作声记在心里,悄悄付出更多努力。在被老师表扬后,阿依流露出难得的笑容,仿佛在布满碎石的山路边悄悄绽放的太阳花。在被问到这么聪明,是不是爸妈在家教她时,她以自信而沉默作答,代替解释父母并不会写字的事实。这次沉默,无声彰显了一个女孩的自尊与沉静内敛。

当再次入学,被人们送进桐华学校时,走进门口的阿依再次回头告别。健康的小麦肤色在金色阳光下粲然一笑,真诚的情感自然流出,长久定格在屏幕中央。那是对前方的憧憬,对身后的感激,更是对自身成长与承续美好的期许。

桐华学校里,阿莫阿依在同龄人中一改在家时的羞怯内向,用一贯的他者关怀主动帮助当初连看一眼勇气都没有的男孩好好学习。从小女生的扭捏娇怯走向知识女性落落大方,不得不说电影在细节中展示出了阿莫阿依蜕变的轨迹,这毫无疑问是智慧的力量。

当然,美的绽放离不开呵护与浇灌。阿莫阿依的绽放,是那些站在她背后,付出许多努力与心血的人群爱的融注,更是她脚下持续滋润并教化子民的这方热土提供的支撑。

而这之后,各级部门一次次的努力,通过一位驻村女大学生细致的关怀与坚韧的努力得以具化。当一直低着头的阿依听到女大学生述说如何一边帮助家里一边坚持读完大学的往事时,陡然昂首直视这位是她梦想的女大学生,眼眸像被点亮的明灯。

恣意绽放:无限可能的希望美

在生命的美感样态中,最神秘也最让人憧憬的是无限的可能与未知。出生前未弥合的颅骨,除生存必须本能外的空白,在形与神两方面为生命的可能性预留了足够空间。这种神来之笔的基因程序,除便于生命在不同环境与时代中及时调整、适应生存,还为人类用后天培养的思维与能力书写每一个生命独特的史诗与画图提供了无限可能。

但是,并不是所有生命都能自由绽放。在贫瘠的土地与单调的独奏中,许多生命只能经历一眼望穿的复写与循环。

在电影开始的很长一段摹写中,日复一日,鳞次栉比的屋顶一次次被黑夜笼罩,狭窄粗朴的檐廊一次次被日出点亮,土豆一次次放在火塘的同一位置,另一个位置要留给辣椒。年迈的祖母守护着世代相传的火塘,用口弦吹奏着心事与柔情。在她眼中,阿依日月辛劳的母亲就是她年轻时的身影,而阿依则是她在追溯的童年。当镜头将3个女性聚在火塘边的那一刻,命运的复迭之感油然而生——若阿莫阿依从未读书,母亲与祖母,就是她的中年与老年。

所以,当同龄人进入桐华学校,能说出梦想时,阿莫阿依却在一片梦想中依旧空白。她单纯地生长在重复中,生活最大的冲击可能便是被父亲带着去集市,听说母亲的表姐要为她说配一个从未见过的男孩。她从未在那里做过梦,除了校长和老师呼唤她回去读书的声音。也正是他们的呼唤,让她的未来有了另一种,或者无数种可能。她站在校园,对着校舍,绽放出了一缕愿望:“我要做个老师。”

如果说这部电影的成功与超越之处,3种生命美学样态的呈现应该是当之无愧的动人之笔。而这3种美学样态从哲学层面看,可以说正好对应着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道法自然、大道至简的质朴美,儒家弘毅坚韧、雕琢成器的进取美,佛家允许一切发生,随物赋形的可能之美。此外,还有自然融注其中的风景之美、地域之美、人情之美。在美学、哲学与自然的多元交织中,《阿莫阿依》送出了一缕缕珙桐花般洁净芬芳的清香。

作者简介

薛涓,文学博士,成都市教科院传统文化教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