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 杨树 剪辑 李蕾

50余年沧桑巨变,攀枝花从最初的“7户人家1棵树”,发展成为了120余万人口的钒钛之都、阳光花城。

“没有三线建设,就没有攀枝花这座城市。”1965年3月4日,毛泽东同志作出同意成立攀枝花特区的“三·四”重要批示,邓小平同志随即赴攀审定建设方案,开启了攀枝花开发建设的宏伟历程。

攀枝花·弄弄坪(2019年 杨树 摄)


攀钢厂址选在一个名叫弄弄坪的地方,最初这里还是一个小山包,初建攀钢时,有人向周恩来汇报,这里没有平地,建设难度很大。周总理诙谐地说:“地不平,弄弄就平了嘛!”于是,就有了这个形象的地名弄弄坪。

攀枝花·弄弄坪(2015年摄)

从平整土地建设厂房到正式投产,攀钢只用了5年。1970年7月1日,攀钢一号高炉投产,背后是建设者们的无私奉献。

这座荒山峡谷里建设起来的现代化大型钢铁钒钛基地,弄弄坪主厂区面积仅2.5平方公里,吨钢占地面积仅0.6平方米,创吨钢占地面积世界最低的纪录。

攀枝花·弄弄坪(2005年摄)

2013年春,攀枝花被全域纳入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目前,已经建成全国最大的钒钛原料基地、钒钛钢生产基地和世界第二大钒产品生产基地。

攀枝花·弄弄坪(1995年摄)

工业升级,产业也在悄悄转型。2014年12月7日,首届中国康养产业发展论坛上,攀枝花提出打造国家级康养产业发展试验区。依托冬季的光热资源和鲜美可口的农产品,攀枝花计划,到2020年实现阳光康养产业的集群式发展。

攀枝花·弄弄坪(1985年摄)

时至今日,攀枝花不仅仅是一座钢城,更是钒钛之都、阳光花城和康养胜地。

攀枝花·弄弄坪(1975年摄)


攀枝花·弄弄坪(1965年摄)












攀枝花·炳草岗(2019年 杨树 摄)


攀枝花·炳草岗(2015年摄)


攀枝花·炳草岗(2005年摄)


攀枝花·炳草岗(1995年摄)


攀枝花·炳草岗(80年代(接片扫描)


攀枝花·炳草岗(1975年摄)


攀枝花·炳草岗(1965年摄)


资料图片由攀枝花市委宣传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