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我手中的这封信就是今天故事的主角。”成都市郫都区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讲解员谢莹向我们展示的这份档案,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和价值吗?一起走进这一期的“解码巴蜀红色珍档”。
“这封信的信封使用的是中央人民政府轻工业部专门信笺,旁边还详细记录了电报挂号以及值班电话。”谢莹不疾不徐地说到,收件人是“林滋永先生”、落款“黄”。那么,林滋永是何许人也,这个“黄”又是谁呢?

信封
赶快到信里一探究竟。“找职务一点,以就近觅出路为宜。京中正在严格执行精简政策,除技术人才外,各机关已不能再添用人。又现在谋事重心,在下不在上,在多数不在少数,只有走群众路线才通……”,信的落款日期为1950年1月,落款签名为“黄炎培”。

信件
原来,这封信是黄炎培回复其好友林滋永的求职诉求。

黄炎培
林滋永毕业于四川国学院,精通翰墨诗文,著有《古今人事録》十二卷、《飞鱼集》等,1941年到四川省高工校教书期间结识了黄炎培,和黄炎培、邵从恩等友善,经常与他们书信来往。 1949年12月22日,崇宁县(现郫都区唐昌镇)解放。林滋永就书函求助于挚友黄炎培表达了自己想积极投身新中国建设并谋求一职的想法。

林滋永
当时,黄炎培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人才匮乏”,谢莹说,像林滋永这样既有文化、又有基层工作经验的人,黄炎培以政务院副总理身份为他介绍工作,本是比较容易的事。但黄炎培没有这样做,面对朋友的请托,他仍然坚持原则,遵守国家制度规定,并亲笔写信回复。
“整封信虽然只有113个字,但既阐明了国家政策,也为挚友的谋职发展指明了方向。”谢莹说,字里行间都彰显着国家领导人的廉洁自律,也给了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做官、如何做事的教育和启示,“领导干部更应该在廉洁自律、遵纪守法上做好表率。”
图片由成都市郫都区档案馆提供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缅怀
好多好多遍
清正廉洁
缅怀
技术是生产力
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