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张舟


世界新能源汽车产业近年发展十分迅速,大浪淘沙后,行业的“头部效应”逐渐显现,传统车企中的比亚迪、长城、吉利,“新势力”车企中的蔚来、小鹏、理想等抓住转型契机,通过自主创新脱颖而出。培育壮大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四川构建“5+1”现代产业体系的一项重要工作。站在“十四五”的起点上,1月25日出版的第18期四川日报《思想周刊》发布由川观智库首席研究员熊筱伟采写的《四川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20)》(下称《报告》),希望能够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参考。


本期《思想周刊》还邀请智库团队对2021年城乡建设进行了前瞻思考。


9版12版


《四川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20)》综合国内外智库相关最新研究成果,并专访了省内外超过20位新能源汽车产业从业者和专家。


产业发展的情况如何,数据是最准确的衡量标准。2020年前11月,四川全省生产新能源汽车2.92万辆,预计全年同比增长约10%。而与此同时,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全国同期产量增速下降0.1%,四川的数据优于全国。


从总量上看,四川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全国的“存在感”却很低。2020年,四川新能源汽车产量预计为3.5万辆,这只占了全国产量的2.56%,也与《四川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中预计的15万台相去甚远。


除了产量不足之外,《报告》还发现四川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部分关键环节或存在“断链”现象,龙头企业少,牵引力不足,而充电设施等基础设施更是短板,大大制约了四川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报告》认为,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后进生”,四川资源禀赋优势突出,市场空间巨大,只要能度过这“痛苦的转型期”,产业链各个环节,都还有巨大的机会,并据此提出聚焦“抓存量、抓聚焦、抓招引”的建议。


点击阅读全文:四川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20)


10版 川观智库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首次提出“乡村建设行动”,并把乡村建设作为“十四五”时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摆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既要求全面改善乡村硬件基础设施,也注重从形式上的普惠向实质上的公平转变,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更要构建城乡之间全方位的交流、沟通、联系与互促机制,实现城乡两个市场的动态平衡发展。


这些目标,该如何实现?路径是什么?方法是什么?


川观智库与著名“三农”问题专家、中国人民大学二级教授、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执行院长温铁军和四川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名誉院长、省社科院研究员郭晓鸣及其团队研究提出了启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的十个关键点。


点击阅读全文:乡村建设行动元年怎么干?


11版 公园城市 


城市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区域,城市发展关乎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四川日报全媒评论理论部与成都市天府公园城市研究院联合组建的公园城市理论研究中心,从近两千篇为202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准备的学术论文中,梳理出前瞻2021年城市建设发展的十个高频词,并邀请专家解读。


这十个高频词直面城市的多元性、复杂性,坚持“人城产”的逻辑,为四川的城市探索转型发展之路,提出了诸多建议。


点击阅读全文:2020年城市建设发展十个高频词


每周一,共筑思想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