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评论员 张雨

诸葛亮的民间评价这么高,一大原因是他“知其不可而为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令人震撼不已。

今天,我们多了一群“知其可而为之”的扶贫干部,就群众心态而言,他们披荆斩棘的过程,比结果还要动人。

肖琼川,甘孜州雅江县八衣绒乡格日村第一书记,组织村民扫马路、办公室做统计……王江,曾经的广元市旺苍县嘉川镇寨梁村第一书记,请来专家手把手教村民种植羊肚菌和脆红李……徐贵勇,甘孜州德格县温拖乡原党委书记,引导群众养猪,动手帮村民建大棚……这些扶贫干部分布四川各地,日复一日做着这些“小事”,却深受村民的拥护和爱戴。

扶贫不易,若有一比,就是将深林辟成平地,在旷野栽种树木,在沙漠开掘井泉,更有一些工作,短期看不到成效,需要扶贫干部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气度,甘做奠基之石,甘抓未成之事。

而这一迎难而上、披荆斩棘的过程,也是人们最能共情的部分,每一个走向未来的美好故事里,都蕴含着这样不断向上的力量。正是这种力量,走进了村民心里,正是这种力量,激发出贫困户内生动力,正是这种力量,吸引了更多人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

披荆斩棘的过程,超越了功利,超越功利的信念,又感召人们不懈努力,二者相辅相成,这就是坚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