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成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经验分享会暨《善治成都》周刊上线活动在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举行。会上,知名专家学者、各区(市)县社会工作部门负责人、基层镇街及社区代表等齐聚一堂,共话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成都经验”。

活动期间,备受关注的“成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优秀案例”现场揭晓。其中,《锦江区牛市口街道莲花社区:党建引领凝“新”聚“新” 多维共建骑手友好社区》工作案例入选“成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优秀案例”。此外,莲花社区党委书记刘鸿博作为论坛分享嘉宾,就“如何推动“两企三新”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进行了经验分享。

精准对接需求,发动新就业群体

新就业群体工作节奏快、流动性大,要把他们发动起来参与社区治理,得先找准“共同语言”。对此,莲花社区党委每年通过线上问卷、线下走访,调查辖区内700余名快递员、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了解到他们对基础生活服务、权益保障、社会认同等方面需求强烈。

针对他们的相关需求,社区党委联动各方优势资源,先后在新就业群体密集处设立2个“小牛哥·刹一脚”综合服务驿站,配备空调、饮水机、微波炉、医药箱等设施,为他们打造温馨港湾。

为了有效地延伸阵地服务,社区工作人员实地走访辖区各快递站点、外卖配送点,发放宣传手册,介绍驿站功能和服务,邀请新就业群体前来体验。如今,平均每天有30至40人次来驿站热餐、歇脚。

基于良好的互动关系,社区搭建了智慧化线上小程序,秉持“以服务换服务,抓服务促治理”理念,设置任务认领、线索直报、公益上报等板块,引入积分兑换机制,激励新就业群体主动参与社区公共事务。

组建“三支队伍”,筑牢组织根基

为更好地服务新就业群体,莲花社区先后组建了三支队伍,构建起“党支部引领、志愿服务队参与、关爱服务工作队保障”的队伍体系。2020年5月,“小牛哥·先锋车手”志愿服务队正式成立,吸引了王柯皓等新就业群体党员加入,再结合日常摸排和问卷调查,相继挖掘并动员5名流动党员转接组织关系,在2021年4月,成功将党支部建立在志愿服务队上,让党组织的力量深深扎根于新就业群体。经过几年的发展,党支部现有党员14人,入党积极分子11人。

多元帮扶举措,消除后顾之忧

为了让新就业群体安心工作、服务社区,社区“关爱服务工作队”从多个维度开展帮扶。在生活关怀方面,社区共组织义诊义剪、文化娱乐、亲子交友等活动110余场次;技能提升方面,每年年中联合工会开展新就业群体职工技能大赛,帮助其提升专业技能,并不定期开展法律普及、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等培训课程;在权益保障方面,社区联合人社部门、工会开展新就业群体职业伤害知识科普讲堂,累计发放职工互助保险1300余人次,先后帮助10余小哥成功申领职工互助保金15万余元。同时,积极落实随迁子女入学等政策,帮助小哥解决急难愁盼问题110余项。

丰富志愿服务,实现双向奔赴

新就业群体凭借自身工作优势,在社区志愿服务和基层治理中具有独特作用。社区通过发动他们担任“流动网格员”,及时反馈道路破损、消防隐患、环境卫生等问题,累计提供涉毒、火情、反诈等各类线索1000余条。比如,外卖员小陈在送餐途中发现某小区住户飞线充电,立即拍照上传到小程序,社区工作人员迅速上门找到该居民协助其拆除,及时消除了安全隐患。在志愿服务中,小哥们与辖区内50户困难群体进行结对,定期开展“爱心跑腿”“爱心陪伴”活动,为困难群体送去爱心餐、爱心菜,给予关怀慰问。同时,他们利用日常休息时间,参与社区安全排查、环境整治、文明劝导等活动,累计吸引他们主动认领志愿服务任务800余项。

今年3月初,牛市口街道发布了《牛市口街道新就业群体关爱服务地图》与《牛市口街道新就业群体关爱联盟体系》,从阵地建设、队伍组建、活动策划和服务提供等多个维度出发,全面升级了新就业群体的服务与管理。下一步,莲花社区将在牛市口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指导下,继续整合资源,深化服务创新,努力打造一个温暖、包容、便捷的“骑手友好社区”,推动更多新就业群体从“被服务者”转变为“服务提供者”,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华西社区报记者 高昊焜 牛市口街道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