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郑志浩

近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经济运行回升向好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其中明确实施演艺赛事活动激励,演艺主办单位最高可获得500万元激励。

分类施策 主办单位最高获500万元激励

从刀郎演唱会的万人大合唱,到王心凌的“超清画质”,再到凤凰传奇的“军训现场”,演艺经济的升温、爆火成为近年以来的热门现象。四川也是这股热潮的受益者,2024年全省举办营业性演出3.2万场,票房收入29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并且拉动综合消费约130亿元。

激励政策明确,2025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引进在川举办大型演唱会、音乐节等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的主办单位,省级财政根据累计售票总人数、售票收入及经济贡献,给予最高500万元激励。

话剧《苏堤春晓》在成都的主创见面会。活动主办方供图

大型演唱会、音乐节是撬动经济的杠杆。业内测算,一般每消费一元门票,可以撬动交通出行、住宿餐饮、商超购物等消费6.85元。以成都龙泉驿区2024年五月天的演唱会为例,4天时间就拉动周边消费规模超6.8亿元。

话剧、音乐节、舞剧……在演艺市场里,剧场演出的形式更加丰富,互动性强,与观众的关系更为紧密。高品质剧场演出项目也得到政策的关注。引进高品质剧场演出的主办单位,省级财政根据累计观演观众人次及经济贡献,给予最高90万元激励。

四川还进一步创新政策设计,针对本省缺少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艺人经纪公司和代理机构的短板,对演艺交易活动进行激励。引进全国性演艺赛事交易活动的主办单位,省级财政根据参展企业和签约情况,给予最高300万元激励。

优化布局 拉动上中下游关联消费

政策的适时出台,通过财政激励,有望降低演艺产业链的成本,吸引更多演出项目落地。

四川登满演艺经纪有限公司负责人何登满认为,新出台的激励政策帮助企业尤其是本土企业增强了获得感,让热门项目来川开演更有吸引力,有助于促进优秀演艺项目和艺人的挖掘和培育,提高企业在四川落地演出项目的积极性,释放了对行业的利好消息。

2024成都草莓音乐节资料图。演出主办方供图

此外,这一激励政策也有助于优化全省演艺经济发展的布局。目前,四川大型演出主要集中在成都市,其余大部分市(州)举办频率相对较低,对演艺经济的支持财力相对有限。用好用活省级财力,有助于提升演出主办单位下沉二、三线城市的意愿,构建成都与省内其他市(州)协同发展格局。

“演艺经济大众参与广泛,容易形成一种文化消费的氛围,提升整个社会的消费信心。”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蔡尚伟认为,演艺经济对城市产业发展尤其是消费上中下游的拉动越发明显,大型演艺活动既为举办城市聚集人气、增加话题度,更能激活周边的餐饮、展览、文创等多个行业的消费。四川在此时创新出台激励政策,推动演艺经济“曲终人不散”,有望进一步丰富消费供给,激发市场活力,更好地满足群众文旅消费的多样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