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殷鹏 陈秋吉 巴中观察 白川东 文/图

起飞、降落、悬停……4月1日,在巴中市农业机械化协会(以下简称“农机协会”)办公室门前草坪上,一架大型农业无人机从地上腾空,随后精准飞向草坪另一端的红色标记处,短暂悬停后稳稳落下。

种植户赵和平(右)正在进行农业无人机实操课培训。

手握操控器的是恩阳区的种粮大户王友树,在他身旁,农机协会会长夏天正耐心指导,详细讲解无人机使用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他的身后,还有10余位农户身着反光背心,头戴安全帽,有序排队等待上手实操。

“这款机器是T70农业无人飞机,可用于播撒种子、喷洒肥料、吊运产品等,最大载重70公斤,3月份已在巴中市销售30余台。”夏天介绍,购买后还需通过理论和实操的培训,考试合格后才能自主操控。

来自恩阳区的中药材种植户赵和平也是其中一名学员。“已经学了两天,理论和实操都掌握得差不多了。”赵和平告诉记者,自己种植了20亩中药材,去年收成达10余吨,但由于药材长在山间峡谷,成吨的重量难以靠人工运出,因此选择用无人机吊装,节约时间和人工成本。

“这种大型的农业无人机只是一道‘开胃菜’,目前在农业生产中运用较为普遍,新引进的‘正餐’还在后头呢!”走进农机协会办公室,只见技术人员在电脑上忙着测绘地形、编码航线,随着鼠标点击“航线生成”,一条条绿色的线路随着地形起伏走势均匀分布,农业无人机可沿着规划的航线,实现自动化喷洒、播撒等作业。

通过多光谱无人机捕捉图像、收集数据,最终生成航线图,可实现农业无人机自助飞行。

这一系列智能化操作,依靠于一台多光谱无人机。相较于农业无人机,这款机器体积、重量都更轻巧,外观与常见的航拍无人机无异,可实现伸缩折叠,便于携带。

“重点就在相机上,配有多光谱相机、可见光相机,让图像捕捉、数据收集更加精准。”话音刚落,技术人员夏云飞打开了一张测绘地形图,这是测绘于恩阳区上八庙镇瑶桠村的某果园地形图,图上不仅显示了每株果树的间距,还测出了果园里的电桩、电线、板房等设施,以及沟渠、土堆等地形起伏。“后续只需人工调整细节,随后开出‘处方单’,自动生成航线,不仅会避开建筑物体,还能根据地势起伏,动态调整航线的高度,最终实现解放农户双手,让农业无人机自动化飞行。”

恩阳区金樱种养殖家庭农场的负责人马天顺率先尝到甜头,上个月,他刚购入一台多光谱无人机。“好用!还节约成本!”马天顺解释,自己种了50亩车厘子,通过测绘地形“开处方”,使得农业无人机喷洒肥料更精准,每亩可节约30余元成本,相较于人工,时间上能提升近5倍的效率。

不仅能为果园“开处方”,还可以给大田“照CT”。当天下午,在恩阳区下八庙镇楼房村小麦千亩高产片旁,夏云飞操控着多光谱无人机升空,飞驰于田野之上。

利用多光谱无人机,对田间粮食作物长势情况进行监管,黄色区域为需要追肥或施药。

随后,在显示屏里,农田被划分为红黄相间的色块。“红色的区域代表着农作物生长正常,黄色的区域则需要施药或追肥。”夏云飞介绍,通过热感应技术,可观测田间作物的长势情况,相当于给农田照了CT,平均每人每天可完成3000多亩小麦等粮食作物的巡防,比人工巡防效率翻了10倍不止。

智能机械化设备的投用,也让恩阳区春耕生产效率大增。据统计,目前全区春耕播面50.3万亩,机械化率达61.8%,全面完成春播目标任务。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购买农机设备还可享受补贴。“以农业无人机为例,可享受12000元补贴,购买后按流程提交申请,45天内审核到账。”恩阳区农业农村局农机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吴国松介绍,今年一季度以来,全区补贴农机具1075台,兑付资金80.76万元,同比分别提高44.4%和93.1%,秦巴山区农业机械化的愿景,正逐步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