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印发
行动方案部署了8方面30项重点任务
包括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
消费能力保障支持行动、
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
大宗消费更新升级行动、
消费品质提升行动、
消费环境改善提升行动、
限制措施清理优化行动、
完善支持政策
那么
《方案》的发文背景和突出亮点是什么?
与以往政策相比有哪些突破?
跟“三农”相关的内容有哪些?
针对这些问题《三农三人谈》邀请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研究所社会事业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邢伟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市场流通与消费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依绍华做客演播室为大家深入解读
《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的发文背景是什么?
中央这次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上升到专项行动,引发了大家的普遍关注。那么,《方案》的发文背景是什么?主要亮点又有哪些?
邢伟介绍,文件的出台背景是去年上专门提到的“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包括就业、收入和消费之间的一个循环。大家就业了,才有收入;有收入了,才能消费。就业、收入、消费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中很重要的一环。
消费连着经济增长,它有经济层面的含义,也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一个向往。随着大家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消费尤其是服务消费在不断地迭代提升。我国是全球第二大商品和服务消费市场,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市场。在这么大的消费市场情况下,我们的消费有很大的空间可以去挖掘。在落实的时候,特意把提振消费扩大国内有效需求列为所有重点任务的首要任务。
《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供需双向发力,消费与民生结合
过去说提升消费能力,刺激消费,往往只是着眼于消费本身。但是,这次出台的文件很系统,从民生保障、增收等方面举措共同来提升整个的消费动能。对此,应该怎么看?《方案》中和“三农”相关的内容有什么?
依绍华认为,从消费本身来看,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或者作为主引擎,一直以来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通过出台这样的政策,实际上能够更好地激发消费潜力。在激发消费潜力的过程中,首先要提升消费能力。第一是要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包括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以及农民进行增收等方面。第二是社会保障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能更好地减轻居民的负担,这也是提升消费能力,更好地激发大家的消费意愿。
依绍华指出,关于惠民生这方面,更多是体现在社会保障。一个是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再一个是提高基本医疗财政补贴标准。这对于农村居民来说,社会保障方面进一步完善了,这是非常重要的。
邢伟表示,文件里专门有一部分是和“三农”结合比较紧的,包括促进农民增收,比如允许通过自己的财产在农村进行收入的转化,支持农村发展庭院经济、林下经济等,这一系列措施是这次方案的亮点。
第一个亮点是从“供需双侧”发力来提振消费。往常我们一般在提振消费的时候,是从“供给端”发力,以前是讲“供给引领创造需求”,但是这一次是“供需双侧”。在需求层面要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有很多具体的增收路径来提高收入。同时,从供给侧要提供更多的商品和服务,优化供给的消费环境。
第二个亮点是把促消费和惠民生结合在一起。这里面很多都是民生导向的商品和消费。比如,从今年超长期国债里专门拿出3000亿元来用于消费品的以旧换新扩围;针对老年人的需求,在多层建筑里加装电梯,给老人提供老年助餐服务;针对年轻人的需求,增加年轻人的一些消费形式。
取消户籍限制,农民工、快递员、送餐员均有机会在务工地参保
《方案》的重点之一是惠民生。《方案》指出,推动取消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加基本养老、医疗保险的户籍限制。那么,这个政策的突破点是什么?
邢伟表示,我们的社保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以前基本上是以户籍来参保的,就是户籍在哪儿,就在哪儿参保。但是,这面临一个最大的问题是,政策里面提到的灵活就业人员没有固定用人单位,所以他们不能在就业地参保。但是,《方案》提出取消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保的限制,这是一个最大的亮点或者说这个政策最大的突破。一、二线城市社保上的待遇,总体来说要比三、四线城市要高。比如基本公共服务涵盖更多,不仅仅是教育、医疗、住房,还有文化、娱乐等其他方面。现在已经有地方开始实施该项政策了,比如上海从2023年5月开始,住满六个月就能申请居住证,灵活就业人员就也可以参保了。
依绍华介绍,天津现在已经进行了这方面的试点,农民工可以对养老、医疗进行参保。除了突破户籍限制之外,还有持居住证可以进行参保。另外,还可以进行转移,换到其他地方工作时,能够保障医疗保险延续衔接,提升大家的便利度。这些都让农民工朋友在就业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参保,让他们的权益得到更完善的保障。
以旧换新扩围,由“商品消费”转为“商品和服务消费”
《方案》提出,支持地方加大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推动汽车、家电、家装等大宗耐用品的消费。那么,这个“加大扩围”应该怎么理解?今年会有怎样的资金分配?相对于城市地区,农村地区补贴的品种和范围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地方?
依绍华介绍,关于以旧换新政策,无论是补贴品类、品种,还是补贴程序、资金,都是在逐步完善、逐步扩围。从去年三月份出台以来,消费品的种类从八类扩展到十二类,今年一月份又推出了手机、智能手环等三类的购新补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和《方案》都提到,要额外再增加3000亿元超长期国债用于以旧换新,其中有810亿元已经在今年一月份先期发放了。从政策的趋势发展来看,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范围可能还会进一步扩大,消费频次高、消费范围更广的消费品可能是主要重点。另外,现在已经由以“商品消费”为主进入到“商品和服务消费”并重的一个阶段。服务消费的增速是比较快的,潜力也是非常巨大的。在以旧换新政策中,能否向旅游、餐饮等服务产品领域倾斜,这是值得探讨的方面。在补贴方式上,服务消费属于当场生产、当场消费,没法换新,最好就是购新。如何来制定这样的一个政策和方案,有着很高的挑战性,后续还需要有关部门来进行研究。
从城乡的消费品进入家庭的时间来看,农村可能稍微晚于城市。但是,现在像一般的家电产品,“新三件”“老三样”这些基本上和城市的普及率差不多,像手机这些产品普及率也都差不多。作为生产类的比如农机具的报废更新这方面的政策,这是农村比较特有的,也是目前正在落实的一项政策。
观看完整视频
编导|张莉摄像|袁海洋、梁贵权、齐文明编辑|孙冰冰主编丨蒋琳
监审丨钟倩
点击下方公号名片,阅读更多优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