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何勤华
3月30日,凉山州会东县铅锌镇,会东金川磷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数字控制中心,操作人员通过电脑鼠标设定抓料位置。300米外的精料库里,小车收到指令,立即抓取原料并送到电子秤配料仓。
会东金川磷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何勤华 摄
“以前要安排工人到配料仓工作,现在可以远程操控。”该公司工会主席李飚说,公司抢抓“智改数转”机遇,对园区中控室、黄磷电炉、炉前出渣系统等多个环节进行自动化升级改造,节约了人力,提高了效率。
这是近日记者参加“五彩大凉山 万千气象新”主题采访时所见的一幕场景。深入推进工业、农业、文旅“三大强州战略”,是凉山州近年发展的主旋律。强州步伐如何加快?从以资源推动发展的传统模式,转向以资源更新产业、进而谋求弯道超车的新路径——数天的走访见闻,汇成一曲资源“变奏”。
高山与河谷间,一个个新项目加快建设,一项项新产业扎根生长。
追光逐风,切入新能源赛道
铅锌镇因矿得名,丰富的矿产资源为当地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会东金川磷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正是逐矿而来,带来就业岗位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同样是追逐矿产资源而来,北理同创(会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目标是会东县储量丰富的玄武岩。该公司突破“高性能池窑法拉丝”核心技术生产玄武岩纤维,实现“就地采矿—原丝生产—复合材料加工”的全链条闭环。去年,公司一期项目全面投产,年产能达到160万套光伏边框和900兆瓦光伏组件,获多家头部光伏企业订单。
沿着光伏等清洁能源产业链一路向前的不光是会东。在四川德昌特色产业园区,记者看到,总投资16亿元的光伏产业项目正加紧建设。“预计6月份就可实现部分建成投产。”四川金绿能电力科技有限公司业主代表马旭佳表示,企业建成后,将实现凉山光伏产业自产自销自用的目标。
凉山州资源优势突出,但过去受交通地理条件等因素影响,发展相对缓慢。随着多条交通要道贯通,凉山州转换发展思路,以绿色低碳发展为导向切入新赛道。2024年,凉山州谋划实施五大产业链突破提升行动,聚焦清洁能源、战略资源、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数字智能五条产业链,跑出“加速度”。
四川德昌特色产业园区便是清洁能源产业链上的重要点位之一。该园区已有60余家企业入驻,正积极推动多个清洁能源项目落地投产。
“园区化工板块布局锂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光伏和风电都可以用我们这里生产的锂资源设备储能,而制造板块则是制造光伏和风电设备。”该园区管委会企业服务中心主任杨云康介绍,园区瞄准为凉山绿色产业强链补链目标,助力凉山州打造全国清洁能源基地。
求新求变,探路农文旅融合
牛油果是原产于美洲的亚热带水果。但在会东县铁柳镇上进村的铁柳亚热带水果现代农业园区,一批牛油果树已经适应了金沙江干热河谷的气候。“去年已有部分果树挂果。”四川优阳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旭东说,再过2年,这里的牛油果树就能进入丰产期。
会东铁柳亚热带水果现代农业园区。凉山观察 王荣升 摄
依托金沙江干热河谷这一气候特点,会东县在农业发展路上也找到了亚热带水果种植这一“新赛道”。近年来,该县牛油果种植面积已达1.3万亩。会东县农业农村局多经站站长朱富华介绍,预计到2028年,该县牛油果种植面积达10万亩,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宁南县则在构筑桑蚕茧丝绸产业链的同时,不断延伸拓展产业外延。
宁南构筑桑蚕茧丝绸产业链。何勤华 摄
在宁南县食用菌现代农业园区,以废弃桑枝为主要原料的种植基质上,榆黄蘑、金耳等食用菌蓬勃生长。该园区把桑枝作为生产食用菌的原辅料,实现农业生产废弃物变废为宝。
宁南食用菌现代农业园区的出菇大棚。何勤华 摄
如今,宁南已形成蚕茧和生丝双主业驱动,带动蚕种、丝绸、家纺、生物、贸易、文旅六大板块协调发展的融合发展格局,全县蚕桑产业综合产值突破31亿元。
同时,该县积极拓展“丝绸+”文化IP,挖掘蚕桑产业旅游资源,发展旅游观光农业,推进粮桑农旅融合发展。“泡温泉、逛桑园、赏丝绸,来这里旅游感觉很有特色。”在宁南凯地里拉温泉露营地,来自重庆市江北区的游客蒲卫华说。
2025年至2027年,宁南县计划投资20.19亿元,实施基地提升、科技创新、农旅融合等“八大工程”。预计到2027年,该县蚕桑产业综合产值将达到50亿元以上。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