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春耕时节,优质种子、肥料、农药等农资是农业生产的关键。当前,全国各地通过加强储备、优化配送和推进科学施肥等措施,为春耕提供全方位保障。同时,金融机构的支持和监管部门的严格执法,为春耕营造了良好环境。


      今年,农资市场的供需、价格走势和行业新风向备受关注。四川农村日报即日推出《保春耕,看农资》系列报道,将深入农资供应、价格、质量和服务全链条,聚焦各地创新举措和保障手段,关注市场动态。同时,报道将跟进监管部门的打假治劣行动,发布农资质量抽查结果,为田间生产者提供农资辨假信息,助力春耕生产顺利开展。


运用中农润泽改土促根技术方案和产品的凉山州阳光玫瑰葡萄。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文涵

阳春三月,正是春耕用肥关键期。3月26日,记者走进坐落于成都市温江区的四川中农润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农润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映入眼帘:一畦一畦绿叶蔬菜青翠欲滴,在有机肥滋养下健康、旺盛地生长。

作为改良土壤、促进农作物提质增产的重要部分,有机肥在近年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乡村生态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呈现出怎样的市场发展趋势?在产品上又有哪些变化?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对中农润泽副董事长李志进行了专访。

问:今年有机肥的供需态势如何?

李志:整体来说,今年有机肥的需求量较往年会稍高一些,一定程度上会缓解当前行业的“内卷”趋势。一方面,从农业种植方面来说,四川粮食播种面积呈现持续稳步增长态势。另一方面,随着政府持续推动有机肥替代化肥的工作,政府的采购需求量会越来越大,各地农经作物种植户所需要的肥料也就更多。

李志正。受访者供图

问:目前种植户对肥料需求呈现出什么趋势?

李志:如今,种植户对有机肥的接受程度日益提高,对有机类、微生物肥料的需求有所增长。不过,他们在选择肥料产品时,会综合考量自身的收入情况以及种植效益,进而挑选最契合自身需求的产品。

例如,一些规模较小的种植户,会在保证肥料质量的前提下,更倾向于选择价格亲民的产品;而一些大型种植基地,为追求更高品质的农产品,会更注重肥料的效果和安全性。总的来说,有机肥对提升作物品质、改善土壤环境的作用已经逐渐被终端种植户所接受。

问:针对不同作物和地域需求,有哪些定制化的肥料产品?

李志:针对不同作物和地域土壤条件,我们研发了多种定制化肥料产品。

以西昌葡萄种植区为例,当地土壤存在板结问题,我们采用颗粒较大的原材料,像酒糟、蘑菇渣等,这些材料无需粉碎,可以为板结土壤提供更大孔隙,能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提升保水保肥能力。

施用了中农润泽定制肥料的广元蓝莓。

针对雅安茶叶,我们专门研制了有机、无机复混肥料。依据茶叶的生长特性,调配了特定的氮磷钾比例,以满足茶叶生长各阶段的养分需求。

在中药材种植方面,以往部分种植户过度追求产量,导致中药材品质下滑、药效下降。为此,我们制定了营养方案,将有机肥与复合肥搭配使用,并根据不同药材的特性,调整肥料的使用量。

此外,我们还推出了柑橘、猕猴桃专用肥,针对这两种水果的独特生长特性进行配方优化,助力果实品质提升。

问:作为四川省高新技术企业,今年在有机肥的研发和推广上有什么布局和谋划?

李志:目前我们公司旗下设有四川农域土壤治理工程技术研究院。在研发方面,我们将结合新质生产力,改变以往肥料生产较为粗放的模式,针对市场细分需求,精细化规划产品种类,丰富产品结构。以往有机产品和无机产品相互独立,未来我们计划将二者整合为一个品种,在降低种植户成本的同时,提高其种植收益,实现降本增效。

同时,考虑到设施农业的发展趋势以及人工成本逐渐升高的现状,我们正在尝试研发液体肥料,结合公司的设施农业智能装备解决方案,实现精准施肥,进一步降低成本。

中农润泽泸县分公司标杆生产基地。

在市场布局上,我们将立足成都,稳固好四川基本盘,通过生产本地化、服务数字化、产能规模化,切入云南、新疆市场,进一步消除有机肥原料、运输半径的不利影响。结合区域性定制化解决方案和配套产品,为广大种植户提供更安全、更高效、更科学、更环保的土壤治理、作物营养管理和设施农业智能装备整体解决方案。

未来,我们还将不断通过市场一线数据反馈,依托四川农域土壤治理工程技术研究院的研发平台,充分整合各大科研院校的资源,发挥好农技服务团队的技术优势,建设更完善的运营网络,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助力我国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