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技员在春耕现场进行技术指导。

沙丽莉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左杉  文/图

春回大地,大凉山腹地昭觉县特布洛乡谷莫村,一幅生机勃勃的“春耕图”正徐徐展开。随着气温逐渐回升,当地春耕生产步入关键时期。特布洛乡党委联合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积极作为,通过推广新品种、提供技术支持等举措,为春耕注入强大动力,全力保障全年粮食稳产丰收。

良种良法齐发力

助力粮食增产增收

谷莫村海拔较高,气候冷凉,马铃薯作为传统主粮作物,是村民春耕的首要任务。今年,全村计划种植马铃薯 750 余亩,截至目前,已完成 95% 以上的播种工作。 近年来,当地大力推广优质高产的马铃薯品种宁蒗 5 号,该品种晚疫病抗性突出,口感好,亩产稳定在 4000 斤以上,成为村民增收的 “金豆豆”。

这段时间,当地玉米种植迎来关键期。田间,村民们忙着翻土、起垄、播种,农机轰鸣声不断。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政策法规处驻村工作队队员周勇协调相关单位捐赠了660公斤优质玉米种子,及时满足了春耕需求。周勇介绍:“这批种子包括‘天府玉 48 号’、‘秋硕玉 3 号’和‘富华 22 号’等,抗病性强、产量高,预计种植面积超 350 亩。” 为确保播种质量,工作队还邀请县农技推广研究员陈友华现场指导,推广玉米合理密植和有机肥施用技术。正在播种的村民俄地什格满怀期待地说:“有了好种子和技术,今年收成肯定差不了!”。

据乡党委副书记阿尔古波介绍,今年全乡计划种植马铃薯 6200 亩、玉米 6400 亩、苦荞麦 7400 亩。目前,全乡马铃薯播种完成率已超 80%。

生态理念融入春耕

推动产业绿色发展

作为高海拔地区的特色作物,苦荞种植将于 4 月初启动。苦荞麦耐寒耐瘠,适应能力强,能在高海拔、低温和贫瘠土壤环境下生长,因其兼具营养和药用价值,深受凉山彝族人民喜爱。谷莫村在备耕过程中,始终秉持生态理念,推动苦荞产业与环境保护协同发展。在缓坡地上,村民们将牲畜粪便与秸秆混合堆肥,用以替代化学肥料。陈友华介绍:“苦荞本身耐贫瘠,使用有机肥既能提升品质,又能减少水土流失。”

春耕不仅是粮食播种,更是希望的播撒。阿尔古波望着忙碌的村民表示:“全乡春耕预计 4 月下旬基本完成,通过‘良种+良法+良机’融合,粮食总产有望突破1.5 万吨。下一步,我乡将加大力度向农户宣传春耕生产知识及各类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继续通过落实补贴政策、强化技术指导等方式,高效推进春耕备耕工作,稳步扩大全乡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确保农业稳产保供,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