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在职业教育改革中持续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协同发展,通过国家政策引领、地方实践深化和基层育人创新协同推进,构建起政策供给与实践探索双向赋能的新机制,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的职业教育生态提供了有力支撑。
新时代以来,我国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等顶层设计文件;《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等体系建设文件;《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关于深化技工院校改革大力发展技工教育的意见》等专项改革文件;《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职业教育专业目录》等质量保障文件。
系列政策文件的制度性供给,有效构建了职业教育与产业经济协同推进机制。同时,系统研究系列文件,还可见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有如下演进特征:
第一、构建多主体协同机制,共筑人才培养新生态。以《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为例,文件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自然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国资委8部委联合印发实施。
第二、建立多方协同质量保障体系,强化人才培养质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指出,行业主管部门按照行业、产业人才需求加强对职业教育的指导,定期发布人才需求信息。行业主管部门、工会和中华职业教育社等群团组织、行业组织可以根据需要,参与制定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和相关职业教育标准,开展人才需求预测、职业生涯发展研究及信息咨询,培育供需匹配的产教融合服务组织,举办或者联合举办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组织、协调、指导相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举办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企业应当根据本单位实际,有计划地对本单位的职工和准备招用的人员实施职业教育,并可以设置专职或者兼职实施职业教育的岗位。
第三、健全动态调整机制,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节奏同频。以教育部2024年度《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增补工作为例,面向先进制造业、数字产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新需求,新增相关专业占比超过50%。同时,为做好对今年2月发布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的修订工作,教育部组织和协调有关职业学校、普通高校、行业企业、教科研机构、专家组织、学术团体等4600余家单位的9500余名专家参与,征求近100家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研究机构意见。
相信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与推动,未来我国职业教育将逐步从政策布局期迈入效能释放期,从“适应产业”到“引领产业”,新时代职业教育将为各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持。
记者:朱英杰
文字编辑:朱英杰
新媒体编辑:石伟强
审核:李木元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