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内江市东兴区田家镇火花村400余亩的花菜迎来了大丰收,青翠硕大的绿叶间包裹着一颗颗圆润饱满的花菜,村民们忙碌在花菜地里,采摘、削叶、装筐一气呵成。这些花菜都将进行二次深加工,完成一次蜕变之旅。
在火花村紫皮大蒜分拣中心,几位村民正围坐在一起分工协作,熟练地将花菜从梗部切分成小块,为后续加工做准备。一旁的村民将切好的花菜平铺在烘干盘上,整齐叠放好后推入烘干房内,根据花菜的含水量烘烤约16个小时,新鲜花菜就制作成了花菜干,10余斤新鲜花菜才能烘出1斤花菜干。
据了解,这样脱水的花菜色泽黄绿,不仅保持了其原有的营养价值,还具有了更加独特的风味和口感,闻起来香味扑鼻,吃起来脆爽清香。“取一小把花菜干,用开水泡半个小时,再用来炒腊肉、炒五花肉或者做干锅花菜都很好吃。”这就是花菜干的烹饪秘诀。同时经过加工的花菜干售价为38元/斤,花菜产品预计10万,这大大提升了花菜的经济效益,让小花菜卖出了大价钱。
除此以外,火花村还将尝试将新鲜花菜先焯水煮熟再脱水烘干,制作成脱水熟花菜。在烘干机旁的地上,摆放着满满几大筐的花菜,这些花菜水分含量比较高,烘干花费的时间长,所以将被用来制作花菜盐菜。就这样,在不同的工序下,新鲜花菜摇身一变为脱水花菜干、腌花菜,这些多样化的产品形式为火花村的花菜产品打开了更加广阔的销售渠道。
据了解,今年由于花菜长势很好,导致市场行情不佳,火花村出现了花菜滞销的情况,如果不能及时打通销路,菜农们只能看着花菜烂在地里。因此田家镇政府在了解情况后,与火花村村两委和火花村本土企业三方积极商讨解决办法,如何才能将花菜销售出去,最大限度地保障菜农收入?
作为坐落于火花村的本土企业隆大娘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洪看到村里的情况,心里也不是滋味。“我看到很多花菜卖不出去烂在了地里太可惜了,哪怕有收购的也只能卖到5毛多一斤,农民们赚钱也不容易,我们作为本土企业,应该全力协助政府,帮助村民们解决这个难题。”
经过探讨,他们决定利用现有资源和设备,首次尝试对花菜进行深加工,通过烘干、腌制,以延长销售时间的方式解决花菜需短时间销售的难题。
这一决策的背后是充分的考量和准备,对于火花村来说有很大的可行性。在设备上,火花村原有的烘干金丝黄菊的机器可以用来烘干花菜;在资源上,刘洪的隆大娘食品有限公司作为生产销售腊制品的企业,腊味产品不仅销售至周边省市,更远销国内外,有着丰富的餐饮商户资源。
在销售模式上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打通更加广阔的销售渠道。在线下,通过向餐饮商家提供花菜干,并制作品尝的方式进行推销,目前得到了很好的反馈,已有一些餐饮店订购了花菜干。在线上,火花村将通过助农直播的方式,打破地域限制,将脱水花菜,花菜盐菜等农产品包装售卖,打造火花村花菜品牌的闪亮名片。
“我们火花村对花菜进行加工,开发了脱水花菜,花菜盐菜等产品,打破传统蔬菜销售渠道,反季节销售花菜,有效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火花村党总支书记邹丹介绍到,火花村采取支部+企业+农户的模式,拓宽销售渠道,增加村民收入,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近年来,火花村通过规模种植整合资源,大力种植花菜、紫皮大蒜、佛手、天冬等作物,年产值已突破500万元。这次制作脱水花菜和花菜盐菜,是火花村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培育和发展新的特色产业的一次创新尝试,在逆境中寻求突破,主动求变,让小“火花”凝聚成了乡村振兴的大能量。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