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备受瞩目的民营企业座谈会在北京召开,释放出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信号。
“民营经济前景广阔、大有可为。”2月18日,位于成都高新区金融麦田的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内气氛热烈。当日,成都集成电路产业“进解优促”对接会、“知产融合赋能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专场活动先后在此举行。活动现场,围绕成都市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及知识产权成果转换,与会企业家纷纷发言讨论。
产业持续壮大 大显身手正当时
目前,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正逐步形成从材料、设计、制造到封测的完整产业链,自主可控坚实落地,国产化进程提速,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在成都,集成电路是优势产业之一,2024年产业实现营收830亿元、同比增长18%。伴随着产业规模的壮大,民营企业获得了更大的发展舞台,成都奕成、海光信息、楠菲微电子、成都华微、成都登临、明夷电子、易冲半导体等一大批企业在蓉集聚发展。
“有信心在产业发展中大显身手。”成都奕成科技董事长李超良介绍了企业相关情况和技术优势。海光信息、楠菲微电子、成都华微、成都登临、明夷电子、易冲半导体6家企业代表也分别发言讨论。
如何推动行业持续壮大,会议上,各企业纷纷表示将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推动强化本地产业生态强链补链延链。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副局长蒲斌在会上表示,成都集成电路产业体系相对完善,下一步会沿着‘强设计、强制造’的思路继续发展。会后,李超良表示:“这次对接活动对企业开拓业务、加强合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他希望从政府层面得到更多牵线的机会,对省内的客户做好就近服务,快速拿到合作机会。
此次活动是成都持续推动产业壮大的一个缩影。近日,成都“拟支持2024年度成都市集成电路项目名单”正在公示,拟支持69家单位共109个项目。根据公示的项目名单,拟支持范围广泛,覆盖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及其相关配套领域,具体包括集成电路晶圆制造、封测企业核心团队奖励、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核心团队奖励、以及支持企业从事集成电路IP核和EDA工具研发等。
持续赋能 百场活动惠及企业超4000家
当日下午,由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主办的“民企会客厅”——“知产融合赋能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专场活动上,“如何让更多知识产权成果走出‘书房’、走进‘厂房’”成为众多企业关注的焦点。
活动中,成都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的专家围绕“知识产权成果交易助力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和“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支持专利产业化”两大主题展开专题分享。深入解读了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技术交易(合同)登记及相关支持政策,重点介绍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机制及补贴政策,为科技型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运用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操作指南。
记者现场了解到,本次活动吸引了15家高新技术企业及知识产权服务机构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知识产权如何助力创新成果转化,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在政企交流环节,企业代表们畅所欲言,提出了在知识产权运用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需求。相关部门负责人现场回应企业关切,为企业提供了政策支持与指导,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政策、运用政策,推动知识产权与产业深度融合。
在民营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政策落地是企业关注的焦点。“我们将推动惠企政策落地落实,提高政策兑现效率,畅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成都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主任向彬表示,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措施,是当前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工作重点。下一步,成都将坚持用户思维、问题导向,进一步优化“进解优促”常态化服务企业工作机制,持续擦亮“企需我应”民营企业服务名片,并推动各项惠企政策落地落实,提高政策兑现效率。
据悉,目前,中心开展的民营企业服务系列活动已超过100场,惠及企业4000余家,促成328家企业与141家金融机构实现产融对接,切实响应并帮助企业解决急需问题。“我们主要围绕政企交流工作的落地开展,秉持开门开放、高频高效、专题专业且贴合实际的思路举办。聚焦企业的直接诉求、问题及建议,搭建起政企交流的桥梁,切实为企业解决实际难题。截至目前,已精准服务565家企业,处理510件诉求。”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协调与交流部部长李明姝表示,未来,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将继续发挥桥梁作用,助力民营企业创新发展,共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锦观新闻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