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评论员 郭韵

近日,深圳首批70名“AI公务员”正式上岗,迅速引起关注热议。

这批“AI数智员工”满足公文处理、民生服务、应急管理、招商引资等业务场景使用,是一次创新和实用的大胆尝试。公文格式修正准确率超95%、企业分析筛选效率提升30%……这些数据直观地体现了AI在处理大量标准化、重复性任务时具备显著优势,它不会像人类一样受到疲劳、情绪、偏见等因素影响,能始终保持稳定的工作状态和判断标准,能24小时不间断工作,给市民带来了更高效便捷的办事体验。

“AI公务员”的出现会重新定义岗位价值。在未来的工作模式中,流程化简单重复工作可交给AI,把人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高价值工作中;生成式工作,则可让AI充当好人类的得力助手,先搭框架、找素材、给出五个十个方案,人的价值就在于从中筛选或修改出最符合实际情况、考虑最周全的那一个,显然,做选择题、判断题可比问答题快多了。如此一来提高了效率,人们能够更专注于复杂的群众沟通,给与深度人文关怀,以及创新性思考、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不过,复杂决策、观点表达和情绪沟通仍然是AI不能代工的,需要人的判断力和同理心。尤其是公共管理服务类工作,要机器的高效精准,更需要人性化的温度。要警惕潜在的问题,如过度依赖AI。将来谁来定期检查投喂的内容、分析的规律、既定的规则是否依然正确,否则长此以往,“系统生成的”“无法更改”也可能会成为懒政的托辞。

可以预见,人机协作很可能成为各行业的常态,我们应积极拥抱技术变革。借助科技的力量,让政务服务在高效推进的同时,也能满溢人文关怀。而未来人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就是在向AI“提问”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