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不用管,我肯定没事儿,出了事儿,我负责。”据北京晚报报道,北京某居民小区内,马大爷在室内和阳台堆满杂物,每当物业和社区工作人员上门帮忙清理时,马大爷总是这样满不在乎。谁能料到,真就出事了。

2月10日下午,马大爷家发生火灾;由于杂物堵塞了逃生通道,马大爷在火灾中不幸离世。调查初步认定,火灾系老人使用角磨机切割物品产生的火星引燃周边可燃杂物所致,可燃杂物正是老人平时拾荒所囤积的大量废品。

马大爷遇难令人痛心,也值得警醒。不少老人这也舍不得扔、那也不忍心丢,家中杂物越堆越多;有的老人像马大爷一样,日常捡拾纸箱、饮料瓶回家,室内放不下,就堆在阳台。楼道里堆放杂物的现象更是普遍存在,不少居民习惯性地往公共空间里塞杂物,笤帚簸箕、玩具布偶、纸箱纸袋,杂七杂八摞在一块,堆在楼道拐角处。除将楼道公共空间当“私人储物间”外,有的居民还把小区消防通道当“私家停车场”。

囤积废品可能“废”掉生命通道,还真不是危言耸听。2月4日,北京市海淀区一居民楼突发火灾,燃烧物是公共阳台堆放的杂物;2月9日,北京市昌平区某小区发生灾情,造成单元门平台堆积的被褥、衣物等过火烧损,所幸无人员被困伤亡。因为私家车堵塞消防通道导致消防车无法进入小区的案例,也不时发生。一次次事故,为居民生命安全敲响警钟。

然而,像马大爷一样心存侥幸的居民不在少数。总觉得“没事儿”,往往埋下“有事儿”的祸根。面对物业和社区工作人员的好言相劝,有人闭门不见;有人“打哈哈”,当着社区人员的面说马上清理,扭过脸则照堆不误;更有甚者直接开怼:“难道为了消防,就让业主365天都不方便吗?”

让居民的安全意识战胜侥幸心理、不图个人方便“蚕食”逃生通道,需要物业、社区工作人员、消防人员等“磨嘴皮子”,更需要监管部门动真格。2020年5月施行的《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明确指出,占用、堵塞、封闭消防通道、疏散通道,或者损坏消防设施的,对单位最高可罚5万元,对个人可罚500元;占用、堵塞、封闭其他共用部位,或者损坏其他共用设施设备的,可给予警告,对单位最高罚2万元,对个人最高罚500元。按规定办事,不是不讲人情,而是讲“救命”的大道理。不能再让楼道堆放杂物的老毛病,成为小区消防安全难以迈过的坎儿。

消防通道被堵,平时看是“没事儿”;一旦出了事,就是关乎生命安全的大事儿。咱宁肯花点功夫未焚徙薪,也不能等到火烧眉毛了,再着急上火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