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观察 高懿
近年来,结合马边彝族自治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推进,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乐山供电公司扎实开展“电靓和美乡村” 行动,构建电力帮扶、消费帮扶、爱心帮扶、智力帮扶、驻村帮扶的“五位一体”模式,为推进“山水彝乡、秀美马边”建设贡献国网力量。
民主镇小谷溪村是彝苗汉多民族杂居的山村,党群服务中心位于群山环绕的山脚,海拔850米,距马边县城28公里。
2月13日,荞坝供电所党员服务队走进村里电力便民服务点,村民啥玛吉日正通过“智慧乡村服务平台”大屏幕,向乐山供电公司客户服务中心视频咨询如何查询电费余额。
除了云服务和热线服务,供电网格员每月10日、20日会来服务点现场办公。“村网共建”的便民服务点,将电力服务前移,更加贴近客户和快速响应,开展智能办电、便民服务、结对帮扶,打通了农村用电服务“最后一百米”。
春节后不少村民外出务工,有些还是举家外出。做好相应的电力安全防范,是供电员工们当下工作的重点之一。
“节前返乡高峰,我们会上门检查电气设备安全,及时复电,确保用电高峰期用电无忧。节后,我们同样要上门。用电情况变了,要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家里没人,或者只有老人小孩的时候,安全方便。”荞坝供电所所长吉克李平说。
怎样做到快速响应?供电员工曾大林从便民服务点档案柜里拿出一本《用户一本账》。村里每家每户的人口、职业、家庭经济、用电等情况都历历在目,能够相对精准了解家庭成员动向。
检查村里的充电桩
另外,村里的小学、茶厂、民宿等事关民生和生产经营的点位,以及国家电网投建的电动车充电桩,均是电气设备巡检重点,全力以赴保障节后生产与生活。
目前,在马边已建成国家电网公司村网共建示范服务点3个、驻村服务点98个,五马村、小谷溪村分别获评国家电网公司、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助力乡村振兴示范村”。
从马边县城出发,一个半小时车程,来到了海拔1200米的团包子山山顶。烟峰供电所原所长马海咪洗正带着光伏服务队巡检维护光伏电站,他是国家电网系统在永红乡五马村驻村帮扶的第五任第一书记。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产业振兴。2017年,为解决大风顶国家自然保护区毗邻山村人多地少、产业发展滞后难题,乐山供电公司结合当地特点,帮助五马村、团包子村共建了一座660千瓦光伏电站,当年实现售电收入27万元。
为了保障光伏电站的可靠运营,国家电网四川(乐山马边)连心桥共产党员服务队联合村里志愿者成立了“小凉山光伏扶贫服务队”,承担起光伏电站的运行维护、结算转付和信息统计等工作。
晒着太阳就赚了钱,五马村的“阳光存折”很快在小凉山传开了。在光伏电站扩建的时候,邻近的另外两个村也主动加入。2024年底,总装机容量达到2261千瓦,预计2025年将给村集体经济带来收入超百万元。
马海咪洗(左)与村民小龙在网上查看当天的发电数据
春节后,马海咪洗一边带着村民种竹苗发展林业经济,一边筹划着光伏电站第四期项目。“山上空地不多了,我们将‘借用’乡政府和学校的屋顶。”
据马边彝族自治县供电公司介绍,目前全县已建成分布式光伏项目12个,接入容量已超5000千瓦,在建分布式光伏项目40个。
挺进大王山。沿林场的盘山道路上行,海拔1200米左右,竹林开始增加;海拔1500米往上,逐渐进入冰雪世界。
这是2月14日,荣丁供电所员工的巡线路——10千伏两旧线仰天窝支线。
无人机巡检线路和变压器
该支线2024年建设并完工,全长6.92公里,从海拔600米到1600米,大部分是无人居住的林区,终点处49号杆就位于高山区的山坳——仰天窝。雪风中,李德平、袁珍富用无人机仔细检查了电力线路和变压器。
“这条线路还没有通电。冰雪可能会对线路和设备产生破坏,所以雪季巡检更频繁一些。”李德平说。
为什么建成3个多月后还没有通电呢?
袁珍富介绍,仰天窝支线的主要用途,是为上山“打笋子”的村民提供生产生活用电,也是为下一步可能进行的文旅开发提前配套基础设施。
小凉山盛产竹笋,高山区更丰,采笋是当地村民重要经济来源。乡亲们抢抓时令,往往自带干粮在山上搭起帐篷,一呆就是好几天甚至半个月。
小凉山上的“打笋子”营地
(资料图片 王永春摄)
仰天窝作为高山区的一个山坳,地形、气候、交通相对较好,就成了采笋人的“前进营地”。
为了支持乡亲们勤劳致富,发展地方特色产业,乐山供电公司专门建设了这条“打笋子线路”。采笋季未到,村民还未上山,就还没有通电。
目前,马边笋用竹基地面积上百万亩,拥有“马边竹笋”地理标志,2024年综合产值达5亿元,超过4万群众依托采笋增加收入。
检查“打笋子”服务点的太阳能路灯
海拔继续升高,道路逐渐被冰雪完全覆盖,两位供电员工下车查勘冰雪天气下的道路沿线情况。为保护高山自然生态,今年将采用埋设电缆的方式施工,供电线路继续向山上延伸。生产到哪里,供电就到哪里。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