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树江 杜文龙 川观新闻记者 陈秋吉

2月13日,通江李先念红军小学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守墓人王建刚老人走进校园,为全校1179名学生带来了一堂感人至深的红色思政课。

初春的校园,小雨淅沥。操场上,1000余名红小娃整齐列队,胸前的红领巾格外鲜艳。73岁的王建刚老人身着黑色上衣,缓步走上讲台。他饱经风霜的面庞上,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将那段峥嵘岁月娓娓道来。

“我的父亲年幼时就加入了儿童团,负责看护伤员、站岗、放哨和送信。1935年4月的一天,父亲接到任务前往距王坪70里外的毛浴去送信,等他赶回来时,部队已经离开王坪了。后来父亲常到陵园为红军烈士墓地扫落叶、清杂草,成为最早的守墓人。”讲起父亲的故事,王建刚老人的眼里满是怀念和崇敬。

讲到守护红军烈士陵园的故事,王建刚老人更是动情。他几十年如一日,每天都会到陵园扫地扯草,把每一块墓碑都擦拭得光亮如新。“这些烈士,最小的和你们差不多大。他们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不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呢?”老人的话语掷地有声,在孩子们心中激起阵阵涟漪。

“王爷爷,您为什么要一直守护烈士陵园呢?”六年级学生何雨举手提问。王建刚老人慈祥地笑了笑:“因为他们是我们的亲人啊。没有他们的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要让更多的人知道他们的故事,让红军精神代代相传。”

随后,在学校副校长李思媛的带领下,全体师生齐声呼号,铿锵有力的声音在校园上空回荡。这堂特殊的思政课,不仅让孩子们了解了革命历史,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红色基因的种子。

“王爷爷的故事让我明白了什么是信仰,什么是责任。”六年级学生王一环在课后感言中写道,我要好好学习,将来也要像红军战士一样,为祖国贡献力量。

近年来,通江李先念红军小学充分利用当地红色资源,创新思政课形式,通过开展“红色故事会”“重走红军路”等活动,让红色基因融入学生血脉。“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多生动活泼的思政课形式,让红色教育入脑入心。”该校校长杜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