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太原城市能级再跃升

《太原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去年底获国务院批复,太原作为山西省省会,城市能级再跃升,分量更重。太原被定位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这不仅是对太原的肯定,更是饱含对太原未来的激励与美好期盼。

那么,太原为何被定位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区位优势更突出

交通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和重要支撑,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作用。把“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这一定位赋予太原,是响应国家“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强国战略的需要,是落实山西省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一群两区三圈”城乡区域发展新布局的需要,更是推动山西中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建设太原国家区域中心城市战略部署的需要。

太原市支撑国家重大战略的区位优势明显,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地位突出。

作为山西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太原是国家级城市群—山西中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龙头和核心,是“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多个国家重大战略叠加区域,是山西省承担全国能源保供政治任务的物流组织中枢以及承载两大综合改革的核心区域,也是链接“一带一路”特别是中蒙俄通道的中部地区规模化联运战略支点。

太原作为省会城市,是协调全省经济发展的总引擎。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不仅能为太原发展提供强劲动力,还将助力太原释放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

物流网络更完善

近年来,太原市以高速铁路、普速铁路、高速公路等为骨干,普通公路、城际铁路、民航等为补充,“六放射”综合运输通道发展格局逐步完善。不同类型物流企业以太原为基地,形成覆盖全省、辐射全国,联动各大沿海港口和经济中心的物流网络。

截至2024年12月25日,建成西北二环高速公路项目;全力推进古交—娄烦—方山高速公路前期工作;积极协助推进国省道一级公路环线、青银二广高速太原联络线等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工作。太原二环高速全面通车,更是积极推动形成以高速铁路环、城际高速路环、国道一级公路环、旅游公路环、绕城快速路环为主骨架的“五环联动”市域综合交通网络。

2024年,我市实施“四好农村路”新改建里程46公里,完成投资1.46亿元;建设旅游公路216公里,完成投资13.7亿元。

持续深化“公交都市”“绿色出行城市”创建成效,新开、调整、优化公交线路50条,进一步完善优化公交线网、加密公交线路密度、扩大公交覆盖面积,更好满足省人民医院、市中心医院新老院区之间以及多个企事业单位、居民小区市民职工公交出行需求。

枢纽作用更凸显

物流网络不断完善的同时,我市建设国家综合交通枢纽的步伐不断加快。

自2023年8月太原市入选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支持城市以来,我市积极开展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建设,全力推动产业链、贸易链、物流链、金融链全链条融合发展,多式联运规模呈快速增长态势。铁路和民航在支撑国际国内双循环、保障全国能源供应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国际枢纽平台。

铁路货运方面,牵头天津港、山东港、河北港等7大港口集团和中铁快运、中谷海运、中国邮政等5大物流公司以及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今日智库,组建战略合作运输联盟,形成智能物流链条,最大化争取铁路运输市场占有份额;围绕“干线铁路班列+水运+两端集配”的铁海快线组织模式,提升铁路集疏港比重,大力发展中部地区陆海新通道运输,依托铁路货场建设内陆港,协调开通海关功能;积极布局太原西、忻州等货场以铁路为主导的区域性现代物流园区建设,实施货场、货物站台及雨棚改造,适应快捷物流、多式联运、国际联运等产品服务需求。全面开展数字化货运场站建设,实现货运生产作业各项数据贯通,打造货运生产组织一体化模式,推进货运场站装卸、仓储、交付、配送等环节数字化改造、智慧化升级。

民航机场方面,山西航产集团持续推动航线网络通达性升级,形成包括太原、长治、运城、大同、吕梁、忻州、临汾、朔州在内的“一干七支”的民用运输机场布局,实现航线广度、航班密度的“双提升”。在免签等利好政策的推动下,今年太原机场恢复及新增至香港、莫斯科、名古屋、清州、新加坡、首尔等11条国际和地区航线,通航国际和地区城市11个。同时,开通阿拉木图国际货运航线,为山西对外经贸往来搭建起了一条便捷的空中桥梁。

未来3年,太原市将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及特点,围绕基础设施联通、标准规则贯通、物流产业融通、合作机制畅通、数据信息互通五个方面,打造“一中心、两片区、三体系、四集群、五通道”的国家综合货运枢纽体系,不断提升太原国家综合货运枢纽区域辐射能力,推动物流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支撑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记者:齐向真

责编:雷永莉

编辑:罗琳

检查:胡孟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