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培富 执笔

2024年是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成功举办后的科幻发展之年,也是科技革命与人文想象交织激荡的一年。中国乃至全球在量子计算、人工智能、可控核聚变、深空探索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为科幻文学创作提供了丰沃的土壤。同时,国家和地方对科技、科普科幻产业的政策支持持续加码,成都市作为“中国科幻之都”,以创新政策与务实行动为科幻创作者搭建了广阔舞台。在此背景下,成都市作家协会科幻专委会立足本土、放眼全球,推动科幻文学创作在题材深度、叙事广度和社会影响力上实现新跨越,科幻创作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整体情况介绍

2024年的成都科幻文学蓬勃发展。在成都市作协的领导下,科幻专委会成员在创作、学术交流与科普活动中取得丰硕成果。

在《科幻世界》《飞》《知识就是力量》《长江文艺》等知名刊物发表中短篇作品18篇;在人民文学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等出版长篇小说3部、科普图书4部、中短篇作品集1部,少儿科幻小说1部;在起点中文网等网络文学门户平台发表网络文学作品2部。

科幻题材的多元化探索

本年度的科幻作品在题材选择和表现形式上,呈现出显著的多元化趋势。这一趋势不仅极大地丰富了科幻文学的内涵,使其能涵盖更广泛的主题和情感,还显著拓展了其外延,让科幻文学能触及并吸引更广泛的读者群体。

从题材上看,2024年的科幻创作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太空探索、外星文明、时间旅行等经典主题,涵盖从微观的基因编辑、人工智能伦理到宏观的宇宙命运、多维空间等众多前沿科学领域。还积极与社会现实、历史文化、哲学思考等其他领域进行交叉融合,创作出诸如“赛博朋克”“生物朋克”等多种风格独特的作品,从更多角度反映人类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引发不同背景读者的共鸣。

(一)传统题材的创新演绎

传统科幻题材如时空穿越、外星文明等,一直是科幻文学的核心内容,这些题材在创作者的手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贾煜的中篇科幻小说《消逝的真相》,主要讲述一起飞船坠落事故,并由此牵出一段匪夷所思的纠葛和一场蓄意已久的谋杀案件。故事起因是一种在火星变异又被带回地球改良的微生物,改变了太空矿产资源的格局。于是,人性在利益的沉浮中较量与挣扎。小说通过调查人和被调查人两条线交织推进,将真相隐藏在调查人的推测与被调查人的自述中,而真相到底是什么,无从知晓。

贾煜中短篇科幻小说集中收录的《龙门阵》,讲述了羌族村落中的占卜与现代社会科学碰撞的故事。少年郎加木跟随父亲修行占卜,成为村里的释比。不久后,父亲在一次地震中去世。此后,村子里来了政府的“龙门阵”项目组,为消除地震而在神山中大兴土木,带头人正是郎加木的姐姐罗天羽,父亲当年为救她而死。

郎加木几次占卜都是大凶之兆,认为是龙门阵项目的缘故,但没有想到的是,真正的危机来自地底深处。龙门阵工程会将地震能量收集并转移,从根本上解决地震对人类的影响。古老的占卜在现代的科技面前显得苍白无力,正如郎加木所言,占卜只能看到未来,但科技却可以改变未来。在人类的历史上,曾多次出现因地震而发生大规模伤亡事件。阻止地震的发生,无疑是一项近乎不可能完成的壮举。或许在未来的世界中,能够实现这种奇迹。

贾煜的另一部作品《寻找费洛蒙》讲述飞船主江灿与火星女孩兰桃吉的太空之旅。江灿暗地里从事着走私生意,原来,在未来世界中,爱情已被当局禁止。江灿的一位生物学家朋友利用植物制造了含有费洛蒙的“爱情种子”,可以帮助人们重拾爱情,江灿走私的正是这个种子。兰桃吉是搭乘江灿飞船想要去往地球的乘客。在这个过程中,二人从敌视再到关怀最后到舍身相助。江灿惊讶地发现,即便没有爱情种子,自己依然对兰桃吉产生了爱意。

孟槿的《碳酸行动》以未来世界为背景,讲述人类在被外星生物管理员统治后的生存与反抗。小说设定在一个名为嵘城的城市,这里被外星生物管理员统治,人类被剥夺自由,生活在压抑和恐惧中。管理员通过红眼睛(人类的合作者)管理人类,采集人类的生物样本,并进行基因筛选,以培育新的“人类”替代现有的人类群体。人类社会被严格监控,任何反抗行为都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故事的核心围绕着女主角苏打的成长与觉醒,以及她与抵抗组织成员可乐和爆破液之间的合作与牺牲展开。《碳酸行动》将青少年设置为末世故事中的主角,展开一个风格独特、构思巧妙的末世背景下的青春校园故事,探讨人类在极端压迫下的生存与反抗。小说通过苏打的视角,展现人类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的过程。尽管面对强大的外星统治者,人类的反抗精神从未熄灭。小说强调了团结和勇气的重要性,以及在逆境中保持希望的必要性。

赵磊的《穹笼:无归时空》讲述的是借由一桩秘密交易,科幻作家程昔答应科幻新人作家余澄灰参加“冷湖火星之旅”——不少文化界人士都会参加。抵达几近与世隔绝的戈壁中“火星小镇”的是夜,通信信号突然故障,无法拨号也无法上网。第二天,基地负责人照旧组织嘉宾进行徒步比赛,分为两组。当二队到达终点时,却不见一队的人员……赶回基地,连基地中的工作人员,也不见踪影。作者以精湛的文字功底,通过秘密交易、诡异的梦境、奇怪的边检哨所、异常光波辐射、人为破坏基站网络、出现的鲸等情节设置,让读者身临其境般地与书中主角共同经历这场人性的考验,感受到人类在面对生命危机时的恐慌、无助、疯狂、丑恶等多面,再次感叹人性的复杂。

(二)传统文化与科幻的融合

将中国本土社会背景、文化传统与科幻元素相结合,是近年来科幻题材多元化的重要方向之一。

严曦的《造神年代》在传统正邪对立故事结构的基础上,运用对人工智能技术、语言学等多学科知识的了解,让人物的形象塑造和故事发展更具现代科技感,使传统文化在科幻语境下重获新生。这种融合不仅为科幻文学注入新的文化内涵,也使其具备独特的文化标识。

程婧波的《且放白鹿》通过主人公李同芳的视角,讲述一个关于衰老、失去与追寻的故事。李同芳是一位退休的大学教授,老伴舜华因病去世,留下一些未解之谜。在整理舜华遗物时,李同芳发现一张写有“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的玻璃纸,引发他对舜华过去的探索。小说的结尾,李同芳在列车上做了一个梦,梦中看到一头白色的生物,象征着他对舜华的思念和对过去的回忆。

整个故事在现实与虚拟、生与死、真实与幻觉之间交织,展现人类在面对衰老和失去时的无奈与执着。小说通过李同芳的视角,细腻地描绘了一个人在面对衰老和失去伴侣时的孤独与无助。李同芳对舜华的思念贯穿全篇,这种情感不仅体现在他对玻璃纸的执着上,还体现在他对“倍思亲”机器人的依赖上。这种情感的深度使小说不仅是一个科幻故事,更是一个关于人性和情感的故事。

《且放白鹿》在多个层面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巧妙地将川剧《白蛇传》《焚香记》《柳荫记》融入故事中,不仅为故事增添浓厚的文化氛围,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三)少儿科幻的多元化杂糅

少儿科幻作为一种特殊的科幻文学形式,近年来在题材和表现手法上进行了多元化的探索。

姜永育的《行星大淘金》系列、《秘境大科考》《通古斯之谜》等作品,将宇宙学、地理学、生物学等知识与童话笔法相结合,邀请读者跟随角色们上天入地,在不同的绝美奇景中经历精彩炫酷的冒险,不仅传播了科学知识,还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展现人性的光辉。这种多元叙事在真实与虚构、科学与想象之间自由漫游,既避免了单纯科普的枯燥,又增添了文学作品的美感与诗意。

贾煜的《超脑年代》将故事背景放在近未来,通过少年的成长经历,向小读者讲述了一个非常简单的人生道理——如果人人都聪明无比,那么,仁慈宽厚的心、反惯性思维的“笨”方法就成为决胜的关键。《超脑年代》凭借绚烂的想象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让我们思考智力、意志、情感之间的关系。

李威的长篇少儿科幻小说《深海星辰》,讲述几个小学高年级孩子为揭开水下沉船“小白礁号”的秘密,进入水下考古少年特种兵学校学习。水下全程只能靠潜水装备中的呼吸器呼吸,还要做考古发掘的相关工作,没有一定的体力和忍耐力是很难想象的。为了心中的梦想,几个少年克服种种困难,磨练意志、锤炼本领,一步步接受水下生存环境的挑战,通过学校的种种考验,并在无意中打通一条连接古老中国通向未来的“时空虫洞”,由此展开一系列精彩刺激的故事。

(四)科幻题材的现实意义

科幻文学不仅是对未来世界的幻想,也是对现实社会具有深刻的反思和启示作用。

贾煜的《昙花未现》讲述林菱在面对家庭和个人生活挑战时的心路历程。林菱在监狱接受警示教育时,心系女儿小樱的家长会,对家庭的担忧和对工作的不满构成故事主线。故事最终以林菱对家庭、婚姻和个人成长的深刻反思结束。贾煜的写作风格注重人物心理的深度挖掘和情感变化的细腻描绘,通过丰富的情节和生动的人物塑造,展现现代女性在家庭与个人成长中的挣扎与蜕变。这种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使科幻文学在娱乐性外,更具思想深度和文化价值。

贾煜发表在《胶东文学》上的《喀斯特标本》,将我们带入喀斯特地貌的奇妙世界。在这里,地质队里发生的一起勘探事故,成为故事的核心。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喀斯特地貌的独特风光,也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这部作品无疑是对地理学科的致敬,也让读者对喀斯特地貌有了更直观和深刻的认识。

万象峰年的《离开历史之人》,通过多个视角和片段,展现一个关于“私寓”这一特殊技术及其对人类社会影响的故事。私寓是一种将空间永久封闭的技术,用户进入后与现实世界完全隔离,时间流速也与外界不同。

小说的主线围绕私寓用户周小亮的笔记展开,他因厌倦现实而选择进入私寓,但在孤独中逐渐反思自己的选择。同时,跟踪报道项目揭示了私寓销售的内幕以及用户背后的故事,包括销售人员李晓芹的心理挣扎、不同用户离开现实的原因以及他们的家人如何面对这种选择。东欧的私寓产业则展示了私寓在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存在形式,以及一个人在最后关头放弃进入私寓的决定。最终,周小亮在私寓中经历时间的流逝和心理的崩溃,意识到逃避现实的可怕,而现实世界中的人们也在面对私寓带来的种种问题。

私寓虽然为那些厌倦现实的人提供了一个逃避的空间,但最终会导致孤独和心理崩溃。小说通过多个视角,揭示逃避现实并非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的幸福在于面对现实并与世界保持联系。

(五)网络文学中的科幻力量

李载宇在起点中文网上发表完本科幻小说《神明模拟器》。主角陆尧误入一款扮演神明的像素小游戏,却发现这款游戏连入不同维度的世界。小说总字数352.77万字,取得19.93万总推荐、199周推荐的成绩,在网络文学中成绩不错。

李载宇的新开连载作品《废土开发日记》,讲述主角周异经过漫长的沉睡后,在废土时代醒来。他发现新人类为躲避新物种的白日霸权,只敢昼伏夜出,在黑暗中唯唯诺诺,到处捡垃圾。他决定让新人类见识一下老一辈人的生活方式,遂立志改造废土,重建人类荣光,值得期待。

(六)荣誉与收获

2024年也是成都科幻文学作家收获颇丰的一年,多部作品获得业内重要奖项。

贾煜的《龙门阵》获第二届科幻星球奖入围奖、第七届中华宝石文学奖特别贡献奖,小说集《星核密语》入围“探照灯”好书9月榜单,个人获“2023年度成都优秀青年文艺工作者”称号。

严曦的长篇科幻小说《造神年代》,斩获第35届银河奖“最佳长篇小说奖”、第15届华语科幻星云奖银奖。

姜永育获第十届当当影响力作家、第十一届上海好童书奖等多项荣誉。

谢云宁的《遥远的脉冲微光》,获第35届银河奖“最佳短篇小说奖”并入选《2023中国最佳科幻作品》。

李威的《在人类的墓旁,等待夕阳》,入围首届“天问奖”最佳中篇科幻小说奖、第二届“无垠杯”自由主体组短篇金奖。

程婧波的《且放白鹿》,位列四川省作家协会发布的2023年度四川文学作品影响力排行榜科幻文学榜首,获第15届华语科幻星云奖短篇金奖、第35届银河奖最佳短篇奖,入围首届“天问”全球华语科幻文学大赛最佳短篇奖。

(七)科幻活动

为做好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后半篇文章”,成都在2024年举办多场有重大影响力的科幻类论坛和评选活动,科幻专委会均深度参与。

5月18日和6月15日,第十五届华语科幻星云奖颁奖典礼和第十一届“未来科幻大师奖”颁奖典礼分别在成都科幻馆举行,科幻专委会多位成员参与并获奖。

9月28日,被誉为中国科幻最高奖的银河奖,在成都市成华区天府国际动漫城举行第35届颁奖典礼。专委会主任拉兹为主要负责人,谢云宁、严曦、程靖波等多名科幻作家获奖。

10月18日,由中国作家协会支持指导、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的首届“天问”全球华语科幻文学大赛在成都科幻馆发布。自参赛邀请发布以来,大赛吸引全球范围的优秀华语科幻作品、作者及科幻游戏、动漫、影视等相关从业者报名参赛。征集期间,大赛组委会共收到报送参选作品(机构或个人)共计1162部(人)。当天,备受期待的天问华语科幻文学十大奖项揭晓。最为重磅的最佳长篇、中篇、短篇科幻作品奖分别由刘洋创作的《井中之城》、分形橙子创作的《笛卡尔之妖》、海漄创作的《土楼外的春天》摘得。此外,《王者荣耀·琥珀纪元》获“最佳科幻游戏剧本”奖;《流浪地球2》获“最佳科幻影视剧本”奖;《三体漫画:第一部》获“最佳科幻漫画作品”奖。年轻科幻作家何山、刘梓恒、庞煜颉、龙腾、任柯晔获“最佳青少年科幻作家”奖;四川科幻世界杂志社有限公司获评“最佳科幻文学机构”。澳大利亚作家格雷格·伊根的《格雷格·伊根经典科幻三重奏》、美国作家厄休拉·勒古恩的《寻获与失落》等10部作品获得“天问特别奖”。成都作家程靖波入围。

2024年,成都科幻作家针对科普科幻的推广,做出了切实的努力,科幻文学的影响也日益增大.由于内容过多,仅列出作家部分活动内容。

严曦于7月参加腾讯研究院主办的“科幻·AI会议——大模型时代的人机关系”主题论坛;10月,中文科幻学术工坊主办“技术加速、Super AI与伦理困厄:《造神年代》共读会”分享活动。8月,严曦亲赴英国格拉斯哥参加第82届世界科幻大会,作为中国科幻代表之一参与大会活动。

万象峰年受成都市锦江区科协邀请,举办“科幻如何创造认识世界的新方式”主题讲座;受邀在成都科幻馆参与“天问奖活动:【科幻开元】科幻创作如何实现与‘科技+文化’的双向奔赴”主题论坛。

谢云宁受邀在四川师范大学、电子科技大学、遂宁中学等学校开展科幻讲座活动。

李威受邀出席南京大学“21世纪推想小说专题研讨会”。

未来展望

成都被誉为“中国科幻之都”,科幻出版是成都的特色出版名片,2024年是成都科幻文学创作的丰收之年。但也清醒地认识到,成都科幻文学创作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在未来的工作中,成都市作协科幻专委会将继续加强与科技界、学术界的合作,举办更多科幻创作培训和交流活动,提升科幻作家的创作水平。同时,积极利用新媒体等多元渠道,加大对优质科幻作品的宣传推广力度,扩大科幻文学的影响力,让更多读者了解和喜爱科幻文学。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幻题材的多元化探索还将继续深入。未来,我们可以期待更多将前沿科技与人性、社会、文化相结合的科幻作品。这些作品不仅能为读者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也将为科幻文学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