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刘川 王培哲 宜宾观察 曹洋 张梦露 陈治吏 罗顺

2月8日11时50分许,天空下着细雨,宜宾市筠连县沐爱镇金坪村2组突发山体滑坡。截至2月9日记者发稿时,滑坡已造成10户民房、1户生产用房被掩埋,1人遇难,28人失联,2人受伤。

灾害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指示指出,“要千方百计搜救失联人员,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要加强监测预警,注意科学施救”“加强各类灾害和安全生产隐患排查”。

时间就是生命,一场争分夺秒搜救失联人员的战斗在深山峡谷中打响。

2月9日,消防战士在搜救被困人员。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各方力量第一时间汇聚灾区

2月8日下午,记者抵达救援现场发现,金坪村山高坡陡,近日又遭遇连续降温降雨天气,附近的山头云雾缭绕,道路湿滑,影响了救援力量向现场推进的速度。此外,高位山体滑坡转化成的碎屑流,形成长约1.2公里的碎屑堆积体。滑坡体厚10至20米、宽约100米,滑坡方量达到10万余立方米。当天滑坡仍在持续,给救援工作带来极大困难。

灾害发生后不到2个小时,省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启动四川省地质灾害三级应急响应。2个小时后,应急响应升级为四川省地质灾害一级应急响应。应急管理部也启动地质灾害三级应急响应,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启动国家四级救灾应急响应。

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第一时间对抢险救援工作作出安排,并迅速赶赴现场指挥处置救援。省市成立联合抢险救灾指挥部。

这是2月8日拍摄的山体滑坡抢险救援指挥部。新华社发(陈伟摄)

在统一调度指挥下,各方救援力量和救援物资进一步向灾区聚集。应急管理厅调派省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信息中心、省应急救援总队、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川煤队、安能三局、省地质局、消防救援总队等780余人赶赴现场开展救援。2月8日晚,财政部、应急管理部紧急预拨3000万元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22时,3000万元自然灾害救灾资金拨往宜宾。

灯亮了。2月8日22时33分,灾难发生后10小时,经过电力员工的全力抢险,因山体滑坡受损的筠连县沐爱镇金坪村群众用电全部恢复。

23时,气温降至5摄氏度左右。堰塘坝山腰,现场抢险救灾指挥部的灯一直亮着。

滑坡体上,消防救援人员利用搜救犬、生命探测仪从下至上对垮塌废墟和滑坡体进行搜索,对关键点位进行标注,然后对废墟现场进行浅表搜救。测绘人员运用专业设备对地形进行持续勘测。

2月9日7时45分,蒙蒙细雨中,10个消防救援小组集合完毕,他们携带搜救设备,对发生灾情的核心区域分片区展开搜救。救援人员利用无人机、生命雷达探测仪等救援装备,进行全方位、地毯式搜寻。同时,架设边坡雷达,加强现场安全监测管控,确保救援安全。

2月9日,各方救援力量在搜救被困人员。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截至2月9日17时,中省市各级组织应急救援、武警、消防、公安、交通、医疗、通信、电力等各类综合救援力量,投入挖掘机、消防车、救护车等救援设备,对金坪村2组山体滑坡覆盖区域开展搜救。

民间救援力量也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去山体滑坡的地方!”2月9日10时40分,一组由10辆摩托车组成的志愿者车队驶往滑坡灾害发生的救援区域。打头的摩托车上,志愿者手举“沐爱镇古邑义警落箭分队”旗帜,红色的旗帜在细雨中格外显眼。此次参与支援的队伍中有10名党员,他们带了手套、胶靴、铁锹等救援装备,为现场救援添一份力。

金坪村2组山高坡陡,滑坡又将一条进村的主要道路冲毁。为打通生命通道,救援队伍第一时间在当地形成一条救援环线,保障救援车辆顺利抵达现场。

专业力量和民间力量牵手,为生命救援搭建起坚强支撑,截至目前,已成功搜救2名伤员。

2月8日,工作人员在四川宜宾市筠连县第二中学设置临时医疗点。新华社发(罗友莉摄)

与此同时,在宜宾,一场全域地质灾害复查工作全部铺开。宜宾组织发动基层干部群众和专业技术支撑单位,开展全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着重对全市范围内类似斜坡进行核查;针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周边区域,继续开展多轮次巡排查。


前方后方协同保障安置群众

2月9日7时许,一碗碗热气腾腾的燃面、包子和鸡蛋送到筠连县第二中学安置点群众的面前,162名受灾群众吃上了灾后的第一顿早饭。

妥善做好转移安置,宜宾市筠连县已累计安全转移疏散群众95户360人,并将筠连县第二中学设置为临时安置点,以户为单位安置41间162人。安置点设有安全巡逻、医疗服务、志愿服务、心理咨询、后勤保障、信息报送等服务,配备提供生活必需品等物资。此外,安置点设有24小时全时段供应的食堂,实时为安置点群众和工作人员提供热水、热饭。

老人和孩子备受关注。在安置点内,18岁以下的青少年近20人。为了解决儿童的生活娱乐需求,共青团筠连县委紧急联系沐爱镇的2名童伴妈妈和10位返乡大学生志愿者,在安置点内为孩子们搭建起一个小小儿童乐园,孩子们可以在这里绘画,娱乐。

在科学组织抢险救灾、严防次生灾害发生的同时,当地还组织医务人员对临时安置点群众开展全覆盖摸排及心理疏导,全力做好群众心理安抚工作。

不仅后方保障有力,前线同样充满温情与力量。2月9日中午,记者在筠连县沐爱镇金坪村2组山体滑坡点附近安置食堂看到,武警、消防等救援队伍架起行军灶,炊事班成员与自发赶来的村民共同忙着切菜、炒菜、盛菜,让救援队员和群众一起吃上热乎饭菜。

大雪山镇距临时指挥中心仅30分钟车程,该镇党委书记郝猛这两天一直在一线忙碌。郝猛介绍,从2月8日晚开始,该镇有60多人和6辆车投入后勤保障和应急救援,为临时指挥中心和安置点提供安置保障服务。“镇上的村民自发捐菜让我们送到这里,希望能为救援出一份力。”

更多温暖向临时指挥中心聚集。在临时指挥中心一旁的农房里,几十名村民义务帮忙做饭,金坪村村民还送来100多斤香肠和腊肉,为救援人员做好后勤保障。本村、邻村、邻镇、邻县……更多爱心在这里汇聚,成为支撑救援的重要力量。

2月9日23时许,安置点内逐渐安静下来,医疗和后勤保障服务站内依旧灯火通明,志愿者们还在抓紧时间准备第二天的生活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