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陈秋吉 巴中观察 施皓文 文/图
“当前,巴中发展站在新的起点,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奋力续写巴中现代化建设新篇章。”2月9日,在巴中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与会人员认真聆听政府工作报告,不时记录重点,一句句掷地有声的话语,激励着在场每一位的内心。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蓄势之年,巴中将如何乘势而上,全面实施“一市四区三地”发展战略?
记者从政府工作报告中获悉,巴中定下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城镇新增就业2.6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5%;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粮食产量199.1万吨;完成下达的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等任务。
一连串的数据体现了巴中发展的决心。从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出,扩大内需、融圈建链、改革创新这“三条路径”是增长的重要支撑。巴中将如何落实落细,谱写2025年发展新卷?
路径一:扩大内需
消费、投资夯实经济底座
记者梳理政府工作报告发现,“提振消费”“有效投资”成为扩大内需的关键招数。具体而言,要大力提振消费,把促消费同惠民生紧密结合起来,全面落实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政策,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意愿和层级。
“我们将围绕汽车、家居、餐饮零售等重点行业,适时发放电子消费券,开展促消费互动500场以上,带动销售额超150亿元。”巴中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杜晓莉表示,还要扩大健康、养老、托幼、家政等服务消费,新培育“蜀里安逸”消费新场景10个;持续支持企业参加广交会、西博会等重点展会及产销对接活动不低于20场次。
投资方面,报告指出将聚焦“两重”“两新”、智改数转等政策投向,谋划储备重大项目700个以上、总投资1500亿元以上。同时做好“十五五”规划项目策划,形成年度滚动实施清单,推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抽水蓄能、巴汉高铁等一批重大项目纳入国省规划。还要坚持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项目,实施省市重点项目198个,完成投资420亿元以上。建成通车苍巴高速,推动米仓大道形成通车能力,开工广巴铁路扩能改造和南江通用机场,提速建设镇广高速、诺水大道、巴城东环线;基本完成红鱼洞水库灌区建设、江家口水库大坝主体工程,加快青峪口水库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还将促进房地产和建筑业健康发展,优化房地产全过程监管,持续推进问题楼盘化解,完成“保交房”任务。深化建筑强企攻坚行动,培育一级资质建筑业企业2户、营收超5亿元企业2户以上,新增入库资质建筑业企业10户以上。
路径二:融圈建链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重塑产业生态
2024年,巴中优选确立“5+2+3”产业体系,发展19条重点产业链,着手组建100亿元基金体系,推进重点产业融圈建链。
从数据看,2024年巴中新增储备项目1584个、估算总投资2143亿元,其中“5+2+3”产业项目962个、估算总投资1379亿元,占比分别为60.7%、64.3%。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12个、总投资1162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43个,产业体系发展的脉络逐渐清晰。
如何加快构建具有巴中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从新型工业来看,要继续大抓工业挑大梁。报告指出,要谋划建设国家级页岩油示范区,加快建设三一硅能年产2GW(吉瓦)高效晶硅光伏组件生产基地、通江27万千瓦风电场,构建“资源开发+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加快建设钠电产业园、低空经济产业园,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向高新突破,开工电子元器件、智能终端、新型显示等项目。
农业方面,要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严格执行“耕评”制度,新(改)建高标准农田22万亩,高质量推进“天府粮仓•百县千片”建设,出栏生猪315万头以上,出栏肉牛、肉羊均增长8%。同时,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适度开发森林资源发展木本粮油,林粮经营面积达到420万亩。加快建设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启动建设农高区科创中心,加快建设恩阳“巴山肉牛+生物科技”全产业链、平昌海福特牛育种创新等项目。
现代服务业方面,要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编制市域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加快建设多式联运物流港、通江综合物流园,规划建设综合性公铁物流园区、综合客货运枢纽,组建专业化物流集团。还要发展智慧文旅、数字艺术等新业态,梯度培育服务业经营主体,限上规上企业入库120家以上。
路径三:改革创新
以机制突破激活发展动能
改革破坚冰,发展开新局。2024年,巴中全面推行“企业宁静日”“联合检查日”,行政执法检查事项、主体、频次分别下降 51%、60%、20%。同时,全市净增经营主体1.75万户、增长56.3%。
数据的背后,得益于改革创新。报告指出,要强化重点改革,推动中央和省委、市委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完成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提升行动,加快实体化市场化转型升级。加强农业农村领域改革,探索农村闲置农房多元化盘活路径,扎实推进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改革试点。
不仅如此,巴中计划新增通航城市3个、高铁直达城市5个;引进投资超10亿元重大产业项目25个以上,实现省外引进产业项目新增实际投资增长15%以上、外商直接投资800万美元以上。
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要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打通科技创新向产业转化通道。支持修正巴中研究院建设省级中试研发平台,争取布局省级重点实验室。实施国省级科技计划项目20个以上,引进转化科技成果50项以上,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15亿元。加大高精尖特企业和科技型骨干企业培育力度,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380家以上,实现规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50亿元以上。制定产业人才支持政策,设立人才科创基金,努力建设人才创新集聚地。
值得一提的是,“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也成为解题的关键路径。报告指出,要继续做实“巴商茶间荟”、企业合理合法诉求动态清零。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严格执行“企业宁静日”“综合检查日”“首违不罚”等制度。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开展要素保障攻坚,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用好金融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设立惠企政策资金池,实现市县(区)“一窗兑现”全覆盖。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